科学研究
所在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 北京中学青年教师《学会关心》读书沙龙活动简报
发布时间:2015-12-15     文章来源:

 

       2015年11月17日晚上,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项目北京中学青年教师《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读书沙龙活动在北京中学进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华军老师及其研究生与北京中学周惠副校长、青年教师分享和交流了读完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的心得体会。 
  读书沙龙开始,张华军老师首先表达了希望通过读书会,与教师们共同努力对抗长期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对知识透支的恐惧,以求通过共同读书学习实现彼此精神上的自我提升的意愿,同时也提出读书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一定要读书。

 

  

             (图为张华军老师主持读书会活动现场)

 
  接下来,张华军老师摘录了北京中学青年教师的读书心得与在场的每位教师进行分享。陈盼老师在感悟中谈到某些时刻教师为了自己的教学需求、成就感而忙碌,继而丧失了对学生施予真正的关心。张华军老师认为陈盼老师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受外物所累,使得作为关心施予者的教师,一方面很难关心要关心的对象,另外一方面很难真正地关心自己。 
  侯雪萌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建立相互理解的关心与被关心的双边关系很难,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游离在学校之外。张华军老师通过侯老师的感悟指出诺丁斯提出关心伦理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在于现实世界中人际交往的疏离、冷漠,使得学生迷失于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迷失于各种各样多元价值中,迷失于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中,难以去建立一种和自己、他人、自然、社会持续的深刻关系。而这将带来生命个体对自我感知、学习动机以及价值观等问题的困惑,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育难以发挥作用。故而诺丁斯提出“关心伦理”,即关心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能力,是一种人与世界、与自然共处的能力。不管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个性、品质,都要去学习这种能力。 
  许珂老师认为学会关心其实是学会共处,学会和学生共同成长,平等的关系可以培养自信的人,教师平时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身作则,关心每一个学生。张华军老师指出这种看似理想化、人人皆知的话语背后隐藏着陷入乌托邦式空想主义的风险。 
  杨琼老师读完书联想到现代人关心的现状就是不关心,或者说是部分关心,可能是关心知识,关心事业,关心物质的世界,关心动植物,但是却对同类缺乏关心。针对杨琼老师的感悟,张华军老师认为在现代人中缺少的一个关心的向度就是自我内心世界的关心,而错把对外物的追逐当作对自己的关心。 
  于晓青老师提出感恩是关心关系长期维持的基石,并谈了感恩教育的具体做法。顾华楠老师则认为倾听学生的反馈、提问、质疑、感受,并做出行之有效判断的行动,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张华军老师也觉得,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与其关注自身及外来的权威对孩子的制约作用,倒不如静下心来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 
  王娟老师则提出了建立以人类真实问题为核心的课程观,就像诺丁斯在书里表达的将各个学科课程进行融合,加强课程与世界的联系,让传统学科教育跟上社会的进步,并跟进社会的进步。这一观点激发了张华军老师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作为变革的主动促发者的思考。 
  王志老师对于“care”一词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在她看来,“care”一词更有在乎、介意的意味。她认为正是有了在乎和介意才有关心和担心的必要。放在孩子们的关系上也正好如此。张华军老师觉得在在乎和介意这个层面上涉及到一个关于教师身份和自我身份的认识问题,具体说来是指如果教师并没有把职业身份与自我认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那么教学与教师的生命进程是松散的结合,教师也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关心者。 
  吕源老师引用了《海洛因是如何让人上瘾的》的视频阐述了人是建立在联系之中,引申到教学方面的意义在于如果教师能够学会关心学生,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与学生建立起联系,那么学生就不会觉得孤独,与网络、小说等建立联系获得满足。张华军老师也觉得现代人依赖于手机、网络远超过依赖父母、亲人、友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孤独感以及冷漠感。 
  分享完教师的读书感悟之后,张华军老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来自书中的精彩论述。在《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中,诺丁斯提出教育的另外一种模式,就是说必须抛弃视学校首要任务为开发智力的观点,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关心的能力。张老师指出诺丁斯的思想是对教育的一种颠覆性的思考,作为教师是否也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教?要教学生什么?以及到底什么才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说是重要的问题。接下来张华军老师继续分享了诺丁斯在书中提到的关心是主体之间互相作用而建立以来的,在交流和接触的过程中,双方可以交换位置和角色。关心者可以同时变成被关心者,而被关心者也可以变成关心者,关心具备两个特点,即高度专注和动机位移,学会关心要经历四个步骤,即榜样、对话、实践和求证。诺丁斯认为与身边最亲近人的关系既是道德生活的开端,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结局。关心伦理,不依赖于道德判断,不诉诸谴责和惩罚,关心伦理更重视提高人际关系的道德水平。建立巩固和完善人际关系是关心伦理的要务,而在人际关系中更重要的是一种深刻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在介绍完诺丁斯在书中部分重要观点之后,张华军老师希望在座的老师能够在进一步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诺丁斯在学会关心当中多次提到以关心伦理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模式,和传统以知识为中心的,或者以智力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革命性的不同?以及如何处理课堂或者学校生活中关心能力的发展和智力发展的关系,就是我们在课堂当中会遇到这样的矛盾,是否为了培养一个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可以牺牲部分的智力发展呢?还有关心伦理的关系性、情境性,是否可以牺牲普遍的原则等问题。

  

        (图为北京中学青年教师认真倾听张华军老师分享书中精彩观点)

 
  周惠副校长也表示《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不止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习这本书,对每个人认识自己身边任何一个有生命价值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通过读书可以重新审视如何处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的影响,对人生也是一种引领。并指出关心的价值,至少在于让我能安静的读书、能深刻的思考、能诗意的生活。

  

 

              (图为北京中学副校长周惠发言)

 
  最后北京中学青年教师协会会长梁攀攀教师提议大家可以在北京中学教师论坛上发表今天开完读书会,对于《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的进一步想法和体会。 

                                

                                                                                                                                                                                                                                                                       

                                                                                                                                                                                                                                                                         文章选自: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

                                                                                                                                                                                                                                                                                       http://cter.bnu.edu.cn/?research_proShow/tp/221/lid/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