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遗传与人类健康
英文名称:Genetics and Human Health Management
【所属模块】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 |
【学分数】 2 学分 | 【适用专业】 新生研讨课(理科类专业) |
【开设学期】 秋季 | |
【已开设次数】 0 | 【建议选课人数】 15-30 (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职称】 教授 |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 Email:gfzh@bnu.edu.cn 办公座机:58809453 | |
【先修课要求】 具备基本生物学知识 |
一、课程简介
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么是遗传?遗传学研究什么?人为什么有很多不同,健康也有千差万别?这些都是人们常常困惑,也很想了解的知识。那么了解这些对我们有什么用?本课程将从“人类的遗传基础和各种生命特征的形成”这个问题出发,探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遗传机制,结合人类的认知、情绪控制和疾病防治、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现实问题,介绍遗传基本规律、转基因、基因测序,人类基因组和疾病预测、治疗等现代科技话题及背后的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人类健康和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讨论,增进同学们对遗传学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自身健康的把控能力,引导更多学生参与我国民众健康自我管理的行列,努力提高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了解遗传学基础、了解个体发育过程、生命特征的形成和发展、遗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研究中建立起来的现代技术、及其在人类健康和医学等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探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科技哲学逻辑,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遗传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教学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遗传学的产生、发展和未来前景,了解生物体遗传因子与性状的基本关系。
课前学习要求:查阅并阅读相关背景材料。
(二)第一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4 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遗传因子控制个体发育和性状形成
教学要求:认识遗传因子的组成,在细胞中的分布规律,了解遗传物质传递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组成和倍性变化对生物个体发育的基本规律。
(三)第二章 遗传的基本规律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分离、自由组合和伴性遗传
教学要求:掌握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了解性状与遗传因子的相关性,遗传因子在配子体形成中的分离和合子形成中的自由组合;认识个体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认识人类性别对遗传性状的影响。
(四)第三章 6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现代遗传学基础与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遗传物质的中心法则的讲授,了解现代遗传学发展的基础;结合人类基因组测序和相关技术发展,阐述疾病遗传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最新技术,达到对精准医疗的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章 6学时 (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基因工程与转基因生物安全
教学要求:通过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讲解和讨论,是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技术进步、原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利用高科技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认识。并能主动了解和关注国际生物、医学高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六)第五章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堂讨论学时)
主要内容:遗传疾病的分子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现代基因测序和疾病预防预测,通过科技进步和反向遗传学逻辑思想,认识人类意识活动和体质健康与遗传的相关性。
(七)第六章 4 学时(翻转课堂的)
主要内容:遗传与健康和自我管理
教学要求:在认识识人类意识活动和体质健康与遗传的相关性基础上,让学生查找资料,初步理解遗传的先天条件的的自我认识和利用,使之具备初步利用个人遗传信息进行健康管理的能力。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1、张根发著,走向新世纪的遗传学,湖北教育出版社,武汉,2000.06.
2、张根发,周宜君,遗传学精要·题解·测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北京3、梁前进,张根发主编 关于基因的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16.12. 北京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鼓励学生查阅和阅读相关背景知识并准备幻灯在课堂上报告,并主持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六、考核方式
课堂展示报告和提交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