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所在位置: 首页» 通识课程»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信息处理基础
发布时间:2019-08-12     文章来源:

课程名称:信息处理基础(理科)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课程编号GEN04185

所属模块】学校平台公共必修课


学分数2

适用专业】理科非计算机专业


学时数32+32

开设学期】秋季

【已开设次数】15

【建议选课人数】100以内,需配助教

授课教师姓名】(必备项)计算机公共课团队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副教授、讲师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必备项)Email

开课单位】教育学部

【先修课要求】

一、课程简介(必备项)

《信息处理基础》是面向理科本科生专业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信息管理的处理。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加工与管理信息的能力,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从信息采集、文本信息处理与呈现、数据统计与分析、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四个方面组织教学,为学生未来从事与学科相关的科研活动或者从事教学工作提供必备的信息处理技术。

二、课程目标(必备项)

1. 知识、技能与方法

(1)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来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2)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常规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调查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中的常见问题。(3)掌握数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设计、修改和应用教学媒体素材的基本能力。(4)根据学科需求,掌握常用的教育软件的应用,满足未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 情感与态度

(1)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崛起和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而广泛的影响。(2)最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一步应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学习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交流的规则与方式,尊重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在与信息处理有关活动中的公共秩序。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

(一)计算机基本应用学时(6+6

1. 主要内容(必备项):

操作系统应用技巧、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应用,文字处理技术。

(1)操作系统应用技巧

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安全

(2)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基本概念(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网络设备、客户端、服务器和对等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发展新技术(无线网络、3G4GIPV6、云计算)

因特网接入(无线WiFi接入、局域网接入、ADSL接入、3G接入)

因特网服务(HTTP服务、搜索引擎、FTP、电子邮件、获取学术资源);

常见浏览器及IE浏览器参数设置、安全设置。

因特网安全(杀毒软件、防火墙);

(3)论文排版与文字处理技术

学术论文的排版规范;

文字编辑技巧(表格处理、图文混排技术);

页面设置(插入和编辑页眉和页脚;插入页码);

长文档处理(文档结构图、标题、样式、题注、脚注、尾注、引文);

创建目录和索引(目录自动生成、图目录、表目录、参考文献标注、交叉引用和索引);

2. 教学要求(必备项):

熟悉Windows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因特网的结构和协议,熟悉和掌握因特网基本应用;

能够熟练地利用因特网获取学术资源;

具备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编辑、排版学术论文的能力。

3. 重点、难点(可选项)

重点: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卸载、计算机安全、因特网的基本应用、文字处理技术;

难点:文字处理的题注、脚注、尾注和文件目录。

4.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导学材料,预习课程内容。

5.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上机实践课:通过实验课熟悉网络基本功能的操作练习,因特网应用操作练习;各类论文排版。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学时(10+10

1. 主要内容(必备项):

数据处理的概念;数据的梳理;数据计算;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数据处理概述

数据处理的概念(总体、样本、正态分布、标准差、方差、相关性、差异性等);

数据处理常用软件(SPSSExcel、数据库系统)

数据分析在科研中的应用;

(2)数据计算

数据类型;

常见的函数:统计函数(sum average count sumifcountif max, minrank, frequency

条件函数(if);字符串函数(text left right mid);时间函数(nowyear, month, dayDate);

常见的数据计算(求和、均值、个数、普通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的复制

(3)数据梳理与数据规范化

在不同系统之间数据导入与导出;

数据格式与外观;

数据库函数(VlookupHlookup

数据排序、数据筛选、数据分类汇总

(4)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频度分析、均值、方差、标准差、差异性检验(T检验、F检验)、相关性分析

(5)统计图表

创建和编辑图表;调整位置和大小;更改图表类型;修改图表数据;设置图表布局;设置图表样式;创建透视图表

2. 教学要求(必备项):

了解数据处理的概念与应用;熟练掌握Excel的常用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数据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函数;掌握带有函数的公式的复制;各种统计图表制作方法;掌握Excel中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3. 重点、难点(可选项)

重点:带有统计功能的公式的制作。

难点:对复杂统计公式的理解、数据的差异性检验。

4.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导学材料,预习课程内容。

5.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实验:电子表格基本操作的练习,公式、函数的练习;数据库管理功能的操作。

(三)数字媒体处理技术学时(12+12

1. 主要内容(必备项):

(1)数字媒体的概念

位图和矢量图概念和文件格式,图像文件的获取及图像编辑软件;数字音频概念、音频文件格式、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数字视频概念、视频文件格式、视频编缉辑软件的使用。

(2)图像处理技术

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位图基础知识(像素、图像分辨率,图像压缩技术;位图文件格式(bmp, tif, gif, png, jpg, psd),矢量图特点,与位图的比较);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图像文件的格式转换、图像的调整与美化、图层的概念和操作、选区工具和选区的处理、图像的拼合、美化与修复、滤镜与动作);

(3)音频处理技术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模拟声波与数字音频,音频数字化,音频文件格式:.wav .mp3 .ra.ramauwma.midi.mid);

常用音频播放器及音频编辑软件;

常用音频编辑软件GoldWave的应用(音频剪辑的拼接、调整音量、剔除数字音频中的噪声、对数字音频调整噪声、音频文件格式转换)

(4)视频处理技术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数字视频与模拟视频的区别,数字视频分类:桌面视频、基于Web的视频、DVD视频、小格式视频)数字视频文件格式-.avi .mpeg.mpg.dat .ra.rm.ram.rmvb .mov ASF DivX WMV);

常见的视频播放器和视频编辑软件。

视频处理软件Camtasia Studio的应用(视频格式转化,视频剪辑的拼接、设置视频剪辑的过渡效果、设置视频剪辑的片头与片尾、生成视频文档)。

(5)多媒体信息集成与应用(基于PowerPoint

演示文稿概述(演示文稿的特点、应用领域和设计思路与原则)

整体设计与外观(套用、自定义主题;设置背景;制作母版);

内容设计与编辑(输入和编辑文本、插入图片、形状、图表、艺术字,输入表格和Excel 表格,插入声音和影片);

效果设置与强化(自定义动画效果、幻灯片切换效果、放映效果)。

2. 教学要求(必备项):

了解数字音、视频与模拟音、视频的基本概念;熟悉音频和视频的常见文件格式;熟练掌握GoldWave的简单操作。掌握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和区别;了解图像文件的常见格式;熟练掌握PhotoShop的简单操作。掌握多媒体素材文档的格式转化技术。熟练掌握综合运用多媒体素材制作专业性演示文稿的技术。

3. 重点、难点(可选项)

重点:图像、音频、视频的编辑与美化,多媒体素材的综合应用。

难点:Photoshop专业化图像处理,演示文稿综合处理技术

4.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导学材料,预习课程内容。

5.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音频编辑软件GoldWave的用法;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进行图像格式转换和简单的图像处理操作。利用格式工厂实现多媒体素材的格式转化。演示文稿综合处理多媒体素材。

(四)常见教育软件应用学时(4+4

1. 主要内容(必备项):

(1)思维导图工具

思维导图的概念,常见的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imindMap工作界面;插入子主题、设置主题外观、设置边框、在主题中插入图像,调整思维导图伸展方向、主题格式;

(2)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的概念,基本用法;

(3)各类仿真实验室

物理仿真实验室软件应用简介。

化学仿真实验室软件应用简介。

(4)其他

根据学科和专业需要,适当介绍一些符合该学科要求的实用软件。

2. 教学要求(必备项):

熟练掌握思维导图工具MindMianagerimindMap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几何画板的主要用法;

依据所在专业的要求,物理仿真实验室和化学仿真实验室的使用方法;

3. 重点、难点(可选项)

重点:几何画板的用法,物理仿真实验室、化学仿真实验室的用法。

难点:利用几何画板做图。

4. 课前学习要求:

阅读导学材料,预习课程内容。

5.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实验: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课程的知识地图。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必备项)

1. 教材:

(1)大学计算机基础(从计算思维视角),马秀麟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2. 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教程,马秀麟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2)计算机文化导论,(美)帕森斯(ParsonsJ.J)(美)奥贾(OjaD.)著吕云翔,傅尔也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

(3)Windows 7 从入门到精通,神龙工作室,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

3. 网络课程:

http://iptev6.bnu.edu.cn

http://cen.bnu.edu.cn/mxl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可选项)

课堂演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团队创建的网络课程资源,鼓励学习者基于微视频开展自主学习。

六、考核方式(必备项)

平时作业:包括上机实验、作业等40%);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的形式(60%)。


编写日期】:201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