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课程编号】GEN01103 | 【所属模块】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
【学分数】3 |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夏季小学期)】 春季、秋季 | |
【已开设次数】 20 | 【建议选课人数】 100…… 需配备助教 |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必备项)Email: 手机: | |
【先修课要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一、课程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教育部制定的全国统编教材,在本科生各专业开设,旨在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现代意识、创新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绪论 学时 4
主要内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努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要求:从总体上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课前学习要求:无
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思考题: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怎样评析“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观点。
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2.阅读文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至今未变,个别结论可以改变.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学时 6
主要内容: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要求:
学习和把握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世界观打下基础。
课前学习要求:无
重点、难点: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1.思考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阅读文献: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学时6
主要内容:
认识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检验标准;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教学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重点、难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阅读文献: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学时6
主要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
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重点、难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存在差异甚至是对立。
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分析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结合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谈谈我们应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谈谈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2.阅读文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学时8
主要内容: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正确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重点、难点: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所有制;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为什么说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
2.阅读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十五章;第二十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2003.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6学时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2.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2.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本质,正确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重点、难点: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
3.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实质;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1)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
(2)为什么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3)资本输出的实质是什么?
(4)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
(6)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7)怎样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
2.阅读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二十四章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十五章;第二十七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2003.
(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大难临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6学时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核心。
教学要求:
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难点: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无产阶级革命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建设中的作用。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怎样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事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2.阅读文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和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学时
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教学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认识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其它教学环节:
1.思考题:
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什么区别?
既然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
既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
2.阅读文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和恩格斯.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五章).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节选).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
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教材:
教育部组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参考用书:
熊晓琳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理论联系实际
六、考核方式(必备项)
平时成绩40% ,末考成绩60%,闭卷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