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Basketball
【课程编号】GEN01206 | 【所属模块】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体育与健康课程) |
【学分数】1 |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
【学时数】32 |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 |
【已开设次数】历年 | 【建议选课人数】30(游泳25) |
【授课教师姓名】邵作刚 |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89045@bnu.edu.cn手机:13501172362 | |
【先修课要求】无 |
一、课程简介
篮球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必修任选课程,为全校本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该课程通过集体授课的形式,采用教师教授、学生练习和小组考核的方式进行。本课程以教授篮球基本技术、战术及运用为主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篮球基本理论了解和基本技术的掌握,提高对篮球运动的热爱和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
二、课程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篮球运动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2. 学习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一般常见战术组合,基本掌握技术动作方法,具备初步的运用能力,了解主要战术配合方法在实践中能加以运用以及最基本的竞赛规则,能组织一般性篮球比赛及观赏篮球比赛。
3. 培养学生参与篮球竞赛的基本技能以及利用篮球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兴趣与方法,为今后从事该项运动的锻炼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基础理论 2 学时
主要内容:
篮球运动概述
(1)篮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篮球运动的特点、场地及器材要求
(3)利用篮球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4)篮球竞赛基本规则
2、篮球主要技术及典型战术的简要介绍
(1)篮球技术动作分析
(2)篮球战术的运用
教学重点:了解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特点及锻炼价值,掌握运用篮球运动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基本掌握篮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教学要求:结合实践进行教学,灵活安排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
课前学习要求:课前查阅与篮球相关的资料,要比较充分了解篮球运动的历史和特有的文化。
其它教学环节:篮球教学课的理论讲授,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把相关的篮球知识点结合技术课教学,教学中可采用视频播放,网络资源学习,小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之间互动等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二)技术实践与应用 28 学时
1. 技术教学 16 学时
主要内容:
移动技术:
攻防基本姿势、滑步、上步、撤步、起动、急停、转身、攻击步。
(2) 传接球技术:
原地和行进间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球、击地传球、单手传接球、背后传球。
(3) 运球技术:
行进间左右手高、低运球、体前变向运球、背后运球、胯下运球、后转身
运球。
(4) 投篮技术:
行进间运球左右手高、低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急停跳投。
(5) 突破技术:
原地交叉步持球突破、接球后交叉步持球突破
(6) 防守技术:
防守持球队员、防守无球队员,抢球、断球、打球、挑球等。
(7)篮板球技术:抢防守篮板球、抢进攻篮板球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术的基本动作和要求,以及基本技术动作的合理运用。
教学要求:规范篮球技术的基本动作,提高对球的支配能力和预判力,尤其在实
际的教学和比赛中,强化技术动作的协调性,以及多个技术组合动作连贯性的运
用。
课下练习要求:按照课上教授的内容,积极强化训练,加强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书籍、视频等,进一步强化基本技术的学习,对平时训练提供帮助。
2.战术 2 学时
(1)基础配合
传切、掩护、策应、突分和防守
(2)快攻
快攻、防守快攻
(3)全队战术
进攻2-3区域联防,2-3区域联防,进攻半场人盯人、半场人盯人防守
教学重点:通过篮球各种战术配合的练习,使学生在攻防两端,能加深战术的基
本思想和技术动作的运用。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基础和全队战术配合方法,培养进攻、防守战术配合意识,
并能够在实践中实际运用。
课下练习要求:学生要理解比较透彻,并利用时间多多练习,以利掌握。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师生、学生间互动,并加以专业书籍和相关的视频,对有关
的知识点以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3.技能 8 学时
主要内容:全场的一对一 、全场的二对二、全场的三对三、全场的五对五、半场三对三
教学重点:攻防战术特点、方法和要求,加强个人基本技术的运用能力,练习巩固和提高攻防战术能力。
教学要求:比赛中对攻防有明确要求,有目的地练习某些战术配合,培养运用战术能力。
课下练习要求:加强个人技术,学生互动,加强练习,加深对战术的理解和掌握。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书籍和有关视频,更形象直观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并加以练习。
4.身体素质 4 学时
主要内容:
(1)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内容
通过课堂的准备部分的各种运球技术练习,全场连续的快速攻防练习用以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2)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内容
利用每次的课堂准备部分,同学间以及借助一个或多个篮球做俯卧撑或平板支撑等相关的体能力量练习,提高练习难度等方法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力量,尤其是上肢力量。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实践过程中,认识到篮球的专项练习和身体素质
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也能很好发展身体素质。
教学要求:体会和掌握篮球专项练习与身体素质的提高结合在一起方法和要求,
并注重基本技术运用的规范性。
课下练习要求:针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选择和针对性进行篮球练习活动
其它教学环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查阅相关的体能训练书籍、视频,与
任课教师进行当面或网络交流锻炼的方法和相关的探讨。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一)教材
1.孙民治主编,《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2.王家宏主编,《球类运动—篮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二)学习资源
1. 郭洪宝主编,《篮球竞赛规则问答》,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 http://www.cba.gov.cn(中国篮球协会官方网站)
4. http://www.asia-basket.com(亚洲篮联官方网站)
5. http://www.fiba.com(国际篮联官方网站)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按照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内容渗透到实践课中讲授,寓娱乐、健身于教学,灵活实施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技术及典型战术的教学。教学中采取以基本技术为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互联网采集更新、更多、更好的精彩内容,注入我们的课堂,在实践过程中,精讲多练,动作规范,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缺欠和不足,通过组织各种练习和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提高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一)平时成绩(占40%)
1.课堂表现与作业占 10%
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和练习等情况等进行评定。缺课1/3者,不能够进行总成绩的评定。
2.身体素质占30%
心肺耐力素质(1000m)占20% ,力量素质(引体向上)占10%。
(二)期末成绩(占60%)
1. 成绩评定
2. 考核内容与标准
总成绩(100分) | |
平时成绩(40分) | 期末成绩(60分) |
耐力素质:男生1500米(20分) 力量素质:男生引体向上(10分) |
|
注:病假或迟到扣0.5分/次、事假扣1分/次、旷课扣2分/次
执笔人:邵作刚
【编写日期】:201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