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所在位置: 首页» 通识课程»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艺术体操

英文名称:Rhythmic Gymnastics

课程编号GEN01216

所属模块】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体育与健康课程)

学分数1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女生

学时数32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

【已开设次数】一年

【建议选课人数】30

授课教师姓名】韩青

授课教师职称】助教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191youyou@163.com手机:13264292126

【先修课要求】女子形体

一、课程简介

艺术体操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必修任选课程,为全校本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和研究生开设。该课程主要是通过徒手或手持轻器械练习,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强调动作自然美,强调正确的身体姿态,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提高对艺术体操项目的认识和兴趣,提高艺术修养,陶冶美的情操。

二、课程目标

1.本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艺术体操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2.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感受艺术体操所带来美的享受,同时学会与同学共同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的集体意识。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艺术鉴赏等美学素质,提高她们对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音乐美的理解,提高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基础理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 国内外艺术体操运动简况

  2. 艺术体操运动的内容、特点

  3. 艺术体操运动的锻炼价值

教学重点:对于艺术体操运动特点及功效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要求:通过图片、教具及比赛实况录像来讲解与分析该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了解艺术体操运动的历史沿革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基本掌握艺术体操运动的内涵。

课前学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大体了解艺术体操运动的文化背景。

其它教学环节:主要采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技术教学实践课中可采取讨论、动作演示等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1. 技术实践与应用30学时

1. 技术 20学时

主要内容:

(1)身体基本技术

站立姿势、脚的位置;手臂的基本位置、芭蕾手位、摆动、绕环、波浪;躯干摆动、绕环、弯曲、弹动等。

教学重点提高自身控制关节肌肉的能力,提高空间感和身体本体感觉。

教学要求: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课下练习要求:课内外结合,利用动作视频,课下复习并掌握课上所教授的基本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动作演示、观摩等实践活动。

(2)基本舞步

变换步、弹簧步、华尔兹步、波尔卡步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每个步伐的肌肉运动方式及节奏律动的差别,理解动作方法和原理。

教学要求:掌握舞步整体协调能力,改善身体姿态,培养步伐节奏感、韵律感。

课下练习要求:步伐协调、连贯、柔和、步幅准确、起伏自然,并配合音乐练习。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动作演示、观摩等实践活动

(3)器械基本技术

球带的基本技术、和(或)带的基本技术。

教学重点:强调正确运用摆、绕、滚、拍、抛等器械的基本技术。

教学要求:手持器械自然,动作舒展、连贯。

课下练习要求:避免过于关注器械的运动而忽略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和身体姿态。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动作演示、观摩等实践活动

(4)运用器械的韵律组合

手持并运用轻器械,结合体不同部位的摆动、波浪、转体等基本动作,完成一套或两套动作组合

教学重点:掌握器械组合动作的连接技术与方法,在纠正动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使学生立按照正确技术规范完成动作的意识,促进学生了解艺术体操项目中美的诠释并运用在实践之中。

课下练习要求通过复习提高动作的熟练性以及自我展示的能力。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动作演示、观摩等实践活动

2.技能 6学时

主要内容

  1. 小组进行创编考核动作组合的实践

  2. 音乐选取与应用的实践

  3. 伙伴间互相指导和纠错方法的实践

教学重点:每小组按各自动作风格选取适合的音乐,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展示创编作品。

教学要求:按照一定要求给予学生最大的创编空间,使她们正确、灵活的运用动作进行创编。

课下练习要求:与小组伙伴共同探讨课上内容,并坚持课下练习。

其它教学环节:创编案例展示与研讨。

3.身体素质 4学时

主要内容:

1)发展柔韧素质练习

艺术体操训练法中有帮助或无帮助的静力性、动力性或弹动性拉伸。

2)发展耐力素质练习

运用跳绳,台阶,跑步等手段通过协作、游戏、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水平。

3)发展力量素质练习

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克服自重或抗阻等方法,通过增加负荷、提高难度充分发展学生四肢及躯干的各关节肌肉力量。

教学重点:素质训练的基本原理,发展柔韧、有氧耐力、力量的简易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艺术体操的动作类别、参与的肌肉或韧带、发展身体的相应素质等知识。

课下练习要求:掌握几种发展柔韧、力量和耐力的练习方法,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与强度,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练习,不断提高身体各项素质。

其它教学环节: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情况,与同学或教师进行练习内容和方法的探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

  1. 教材与学习资源

(一)教材

1.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大众艺术体操》.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2.

2.全国体育学院艺术体操教材委员会编.《艺术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王爱兰主编.《大众艺术体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缑小燕主编.《艺术体操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

(二)学习资源

1.《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包括音像资料)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4.

2.《中国学生艺术体操规定动作》北京: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2014.

3.《国际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32017周期版)

4.《艺术体操符号语言手册》北京: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05.

5. 相关网站:www.cga.net.cn www.rg.net.cn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先修课程为形体课;教学中重视启发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交流,强化团队精神。采取讲解示范、观摩竞赛等教学形式,使学时掌握规范的艺术体操基本术语、基本技术和组合动作;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40%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和练习等情况等进行评定。缺课1/3者,不能够进行总成绩的评定。期末成绩占60%,本课程以随机分组考核的方式,进行1个身体组合和1个器械组合动作的考核,成绩评定方法见下表:

总成绩(100分)

平时成绩(40分)

期末成绩(60分)

  1. 考勤等(10分)

  2. 素质(30分)

耐力素质:女生800/男生1500米(20分)

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10分)

  1. 身体组合套路考核(30分)

  2. 器械组合套路考核(30分)

注:病假或迟到扣0.5/次、事假扣1/次、旷课扣2/


执笔人:韩青

编写日期】:20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