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The stadium golf
【课程编号】GEN01232 | 【所属模块】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体育与健康课程) |
【学分数】1 |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
【学时数】32 |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 |
【已开设次数】历年 | 【建议选课人数】25 |
【授课教师姓名】杨兆春 |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ymay_1101@163.com 手机:137 0138 0281 | |
【先修课要求】喜爱高尔夫运动 |
一、课程简介
场地高尔夫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必修任选课程,为全校本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该课程通过集体授课的形式,采用教师教授、学生练习和小组考核的方式进行。本课程以教授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礼仪与规则、基本技术动作原理与分析为主要内容,同时介绍高尔夫是一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运动,诚实、自律、为他人着想的高尔夫规则及礼节始终贯穿于整个运动之中。旨在让学生领悟高尔夫运动的精髓,在运动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净化心灵。培养终身锻炼的技能,为今后参与高尔夫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了解高尔夫球的起源与发展、规则与礼仪和基本技术。
2、学习高尔夫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掌握适合于自己而且比较理想的挥杆动作。
3、激发学生对高尔夫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豁达亲和的处世风范。
4、培养自我调控心理状态,提升学生的自律能力,并能够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防病却病。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 基础理论 4 学时
主要内容:
高尔夫球运动概述
(1)高尔夫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2)高尔夫球场
(3)高尔夫球手的基本装备
2、 高尔夫球运动规则与礼仪
(1)高尔夫球基本规则
(2)高尔夫运动的基本礼仪
(3)开球台规则及判例
(4)球道规则及判例
(5)果岭规则及判例
教学重点:对于高尔夫运动特点的理解,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对高尔夫球规则和高尔夫运动礼仪的诠释,使学生在了解高
尔夫运动的起源的基础上去认识和理解高尔夫今天的发展;运用生动的判例和最
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深入理解高尔夫文化以及健身方法和健身原理。
课前学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观看高尔夫频道大体了解高尔夫运动和高尔夫产业。
其它教学环节:理论讲授,主要采取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
穿插在技术教学中。课中可采取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和个别交流的方式等,完成教学任务。
(二) 技术实践与应用 28 学时
1. 技术教学 24学时
主要内容:
(1)握杆:正确掌握三种握杆方法
(2)站姿:说明站姿对完成技术动作的重要性
(3)挥杆: a. 铁杆的基本技术 b.木杆的基本技术
(4)推杆的基本技术
(5)挥杆动作的练习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高尔夫挥杆和推杆的基本技术动作要领与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合理的运用。
教学要求:强调身体与动作的协调配合、集中注意力体会身体感受。强化推杆和
挥杆力量的运用和感觉,提高预判能力,加强技术动作的协调一致。
课下练习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展现高尔夫运动的风度,按照课上教授的内容,积极强化反复练习,加强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
其它教学环节:通过书籍视频、观看高水平的比赛等,进一步掌握高尔夫运动的技术动作要领以及运用的时机,对课上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2. 身体素质 4学时
主要内容:
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内容
通过高尔夫运动的站姿、挥杆、推杆等动作运用技巧、录像模仿动作、高尔夫运动连续性动作的练习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水平。
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内容
利用学习高尔夫瞬间发力挥杆击球动作的肌肉力量的运用,针对性的发展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素质。
发展柔韧素质的练习内容
在充分考虑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步骤地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素质的发展。
教学要求:掌握高尔夫运动的动作特点、参与的肌肉或韧带、发展身体的相应素质等知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实践过程,认识和掌握发展身体素质的功效。
课下练习要求:针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有选择和针对性进行练习。
其它教学环节:认识自我的身体素质特点,就此与任课教师进行练习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高尔夫运动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采取课堂教学与俱乐部形式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加强高尔夫对身心素养修为的辅导,多采用引导与启发的教学方法。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展现高尔夫运动与自然融合的魅力。
4、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外优秀的体育成果,借鉴吸收西方先进理念,融会贯通,
在难度上循序渐进,具有连续性,使学生在整体上有所提高。
5、对相同的练习方法产生不同的练习效果,多与学生交流,不断总结,完善课程。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采取考试方式,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一)平时成绩(占40%)
1.课堂表现与作业占 10%
主要根据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外作业和练习等情况等进行评定。缺课1/3者,不能够进行总成绩的评定。
2.身体素质占30%
心肺耐力素质(800m)占20% ,力量素质(1min仰卧起坐)占10%。
(二)期末成绩(占60%)
1. 成绩评定:采用过程性定量评价方法评定
2. 考核内容与标准
总成绩(100分) | |
平时成绩(40分) | 期末成绩(60分) |
耐力素质:女生800米/男生1500米(20分) 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10分) |
|
注:病假或迟到扣0.5分/次、事假扣1分/次、旷课扣2分/次
执笔:杨兆春;康钧、丁明汉(北京建筑大学)
【编写日期】:20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