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所在位置: 首页» 通识课程»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附件2:《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模板)

课程名称: 启蒙运动史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the Enlightenment

课程编号GEN03922

所属模块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学分数2学分


适用专业

文科类专业

学时数32学时


开设学期】春季学期


【已开设次数】

0

【建议选课人数】

20-40人(如达到30人,需配备助教)

授课教师姓名】庞冠群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pangguanqun@bnu.edu.cn 手机:13331126829

【先修课要求】最好学习(含旁听)过世界上古中世纪史或世界文明·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讲授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启蒙思潮在欧洲各国的发展,展现法国启蒙运动与苏格兰启蒙运动、德国启蒙运动的共性与差异;剖析启蒙运动的主要议题与贡献,分析启蒙运动传播的社会载体,同时立足全球史视角阐述启蒙运动与大西洋革命的关联。启蒙运动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质疑与抨击,因此,本课程也探讨反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梳理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20世纪后现代主义理论对于启蒙运动的反思。

本课程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课堂讲授、学生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体现课堂教学的不可替代性。

二、课程目标

1. 本课程以启蒙思想史为核心,同时以社会文化史(即新文化史)、全球史、性别史为补充,多层次、多角度的讲授启蒙运动。

2. 本课程节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弗格森等启蒙思想家的经典作品进行研读,并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落实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的目标。

3.正确认识启蒙运动的意义,并从全球视角、当代视角审视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4. 通过课堂讨论与撰写课程作业,培养学生理解经典、解析文本的能力;通过展示不同研究视角下的启蒙运动,培养学生综合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 何谓启蒙运动?2. 启蒙运动发展概况;3. 多重视角下的启蒙运动研究;4. 本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启蒙运动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了解启蒙运动研究的不同路径。



(二)第一章 启蒙运动兴起的前提条件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 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

2. 全球交往与启蒙运动的形成

1)探索新世界,形成新视野

2)“高贵的野蛮人”的启蒙意义

3)“中国热”与欧洲启蒙运动

教学要求:认识科学革命对启蒙运动的铺垫作用以及启蒙运动对科学革命的推广意义;了解全球交往如何拓展了欧洲人的视野,并促使欧洲知识分子在与其他文明比较过程中形成启蒙观念。

重点、难点:科学革命与为启蒙运动的关系问题; “高贵的野蛮人”何以成为启蒙运动中的重要观念?

课前学习要求:请学生搜集世界近代史上反映“高贵的野蛮人”的文学、艺术作品。

其它教学环节:选派一名同学进行展示,讲述所选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10分钟)。

(三)第二章 英国启蒙运动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 英格兰:启蒙运动的故乡

1)霍布斯与洛克:英格兰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成就

2)“大旅行”与英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2. 苏格兰启蒙运动

1)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特性与成就

2)大学与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传播

3)苏格兰启蒙运动对于北美的影响

教学要求:理解英国启蒙运动中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思想;认识苏格兰启蒙运动特性与意义。

重点、难点:比较霍布斯与洛克的政治理论;理解苏格兰启蒙运动保守务实的基调。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利维坦》中的节选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请一位同学汇报《利维坦》创作的背景与主旨(8-10分钟)。



(四)第三章 法国启蒙运动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 法国启蒙运动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思想

1)启蒙哲人社会改革的总体目标

2)伏尔泰、孟德斯鸠、百科全书派、重农学派

2.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怪杰

1)卢梭思想的核心

2)卢梭在西方思想史中的意义

3.咖啡馆、沙龙、共济会、科学院: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载体

4.出版业与法国启蒙运动

教学要求:认识法国启蒙阵营的主流与非主流;理解法国启蒙运动传播的社会条件。

重点、难点:理解卢梭为何以分裂的姿态跻身于启蒙阵营;法国启蒙运动如何在社会上广泛传播。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社会契约论》节选章节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组织课上讨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公意等思想观念(15分钟)。



(五)第四章 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启蒙运动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意大利启蒙派:维柯与贝卡利亚

2.德意志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3.德意志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的兴起

教学要求理解启蒙运动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的传播;认识这两地启蒙运动的突出成就。

重点、难点:了解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思考德意志启蒙运动为何转向了浪漫主义。

课前学习要求:无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简短讨论(10分钟)贝卡利亚的死刑观。


(六)第五章 启蒙运动与宗教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启蒙时代宗教信仰的变化

2.启蒙时代耶稣会的兴衰

3.反宗教狂热与反教权主义

4.自然宗教学说

教学要求认知宗教问题在启蒙话语中的核心地位;了解启蒙哲人的宗教学说。

重点、难点:启蒙时代在信仰层面和宗教组织层面的变化;自然宗教与无神论的区别。

课前学习要求:无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


(七)第六章 启蒙运动中的新科学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总体目标:建设研究人类社会的新科学

2.以科学的方式理解人:“人学”的发展

3.孟德斯鸠与弗格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4.心理学与道德哲学的发展

教学要求认识启蒙时代社会科学诞生的条件、基本分支和主要学说。

重点、难点:人学、道德哲学的概念与内涵;启蒙时代不同的社会发展理论。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亚当·弗格森的《文明社会史论》的节选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弗格森社会发展理论(15分钟)。


(八) 第七章 启蒙运动中的文学与艺术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启蒙时代的文学

1)游记文学

2)感伤小说

3)哥特传奇

2. 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

3. 新古典主义艺术

4. 园林与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


教学要求了解18世纪的文学、绘画、音乐、园林及装饰艺术的潮流, 认识启蒙时代艺术潮流的变迁。

重点、难点:从文化、艺术角度认识启蒙运动,理解艺术背后的启蒙观念。

课前学习要求(二选一):(1)阅读达恩顿《屠猫记》第6章“读者对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2选取感兴趣的艺术形式,梳理启蒙时代的艺术潮流。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第一次课,讨论屠猫记第6章,分析小说对于传播启蒙思想的作用(20分钟);第二节课,请3名同学选取不同方向展示启蒙时代的艺术潮流,每人10-15分钟。


(九)第八章 女性与启蒙运动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 沙龙女主人的启蒙角色

2.女性的启蒙思想

1)沃斯通克拉夫特及其《为女权辩护》

2)奥林普·德古日的女权观念

3. 启蒙时代的女性观念(以狄德罗、卢梭为例)

教学要求认识女性在启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了解启蒙时代的女性观与女性诉求。

重点、难点:从妇女史与性别史的角度认识启蒙运动;了解18世纪的女权思想。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沃斯通克拉夫特的《为女权辩护》节选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课上讨论《为女权辩护》一书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当代意义(10分钟)。


(十)第九章 启蒙运动与开明专制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何谓开明专制?

2.奥地利的开明专制

3.普鲁士的开明专制

4.俄罗斯的开明专制

5.法国的开明专制

教学要求认识启蒙思想为开明专制创造了条件,思考开明专制贯彻启蒙观念的局限性。

重点、难点:启蒙运动如何导致了开明专制?如何评价开明专制的历史地位?

课前学习要求:无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无


(十一) 第十章 启蒙运动与大西洋革命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何谓大西洋革命?

2.启蒙运动如何推动了大西洋革命?

3.启蒙思想家关于殖民地问题的思考

4.革命如何建构了启蒙运动?

教学要求了解大西洋革命的概念;认识启蒙运动与大西洋革命的相互作用;认识殖民、帝国问题引发的启蒙思考。

重点、难点:理解启蒙思想为政治革命做了宣传,同时政治革命也重新塑造了启蒙运动,奠定了其历史地位。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托马斯·潘恩作品《常识》、《人的权利》、《理性时代》的节选。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请一位同学通过导读潘恩的作品,理解启蒙思想对于革命的促进(15分钟)。


(十二) 第十一章 18世纪和19世纪的反启蒙思想 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启蒙时代的反启蒙文人

2.浪漫主义时代对于启蒙的批判

教学要求了解反启蒙的概念与反启蒙文人的主要学说;理解19世纪浪漫主义思想家的启蒙批判。

重点、难点:理解反启蒙文人如何推动了启蒙思想的发展;认识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差异,思考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课前学习要求:无

其它教学环节:


(十三) 第十二章 20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命运 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必背项):1. 二战与启蒙运动

1)卡西勒与贝克尔:面向启蒙运动的不同态度

2)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

3)启蒙运动与极权主义的起源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于启蒙的批判

3.当代学者对于启蒙的辩护

教学要求认识历史背景、文化思潮对于启蒙评价的影响;形成对于启蒙运动的客观评价。

重点、难点:为什么二战的灾难同时引起了对于启蒙运动辩护与批判?如何看待后现代主义对于启蒙的批判?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卡西勒《启蒙哲学》的节选内容;阅读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节选内容。

其它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对于20世纪启蒙批判的认识(10分钟)。


(十四)随堂开卷考试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暂无教材

学习资源:

1.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91

2.彼得·赖尔、艾伦·威尔逊:《启蒙运动百科全书》,刘北成、王皖强编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4.洛克:《政府论》上下,瞿菊农、叶启芳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许明龙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

6.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兆武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7.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

8.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9.狄德罗:《拉摩的侄儿》,陆元昶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

10.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出版史》,叶桐、顾杭译,三联书店,2005年。

11.亚当·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林本椿、王绍祥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亚历山大·布罗迪:《苏格兰启蒙运动》,贾宁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13. 克里斯托弗·贝瑞:《苏格兰启蒙运动的社会理论》,马庆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14.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5.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 康德:“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17. 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刘东译,三联书店,2002年。

18. 詹姆斯·施密特 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 格特鲁德·希梅尔法布:《现代性之路:英法美启蒙运动之比较》,齐安儒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20.达恩顿:《法国革命前的畅销禁书》,郑国强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1.达恩顿:《屠猫记》,吕健忠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

22.罗杰·夏蒂埃:《法国大革命的文化起源》,洪庆明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

23.托马斯·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24.以赛亚·伯林:《启蒙的时代:十八世纪哲学家》,孙尚扬、杨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

25. 以赛亚·伯林:《启蒙的三个批评者》,马寅卯、郑想译,译林出版社,2014年。

26. 卡西勒:《启蒙哲学》,顾伟铭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27. 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何兆武译,三联书店,2001年。

28. 彼得·盖伊:《启蒙时代》上下,刘北成、王皖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6年。

29. 罗伊·波特:《启蒙运动》,殷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30. Daniel Gordon (ed.), Postmodernism and the Enlightenment, New perspectives in eighteenth-century French intellectu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1.

31. 许明龙:《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外研社,2007年。

32. 孟华:《伏尔泰与孔子》,新华出版社,1993年。

33. 谈敏:《法国重农学派学说的中国渊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34. 徐前进:《一七六六年的卢梭:制度与人的变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35. 李凤鸣、姚介厚:《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北京出版社,1982年。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重视对于启蒙经典的研读,并且将启蒙经典放置在历史背景中解读。教学方法上重视课堂互动,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导读展示,组织读书讨论。


六、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60%(含课堂讨论与作业),期末开卷考试占40%




编写日期】:201810


备注:斜字体为举例,正式填写时,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