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模板)
课程名称: 中国古代书籍史
英文名称:Book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所属模块】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 |
【学分数】 2 |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
32 |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夏季小学期)】 春季/秋季 |
【已开设次数】 0 | 【建议选课人数】 15-30/需配备助教 |
毛瑞方 | 【授课教师职称】 副教授 |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 maoruifang@bnu.edu.cn | |
【先修课要求】 有一定文史知识素养和积累,对文献及文献史感兴趣 |
一、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书籍的历史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从纵向时间脉络上讲,主要包括书籍初级阶段和正规书籍阶段两大时段的历史;从横向切面上讲,则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书籍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研究。中国古代书籍的物质性研究主要包括文字、文字载体材料、装帧形制、收藏与保护等几大方面的内容;而中国古代书籍的精神性研究主要包括古籍整理与分类、古代藏书文化以及相关学术史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以专题的形式带领同学们学习中国古代书籍的历史,掌握中国古代书籍的物质性和精神性两大特点,以期对中国古代书籍载体史、装帧史、收藏史、保护史和相关文化史、学术史、古籍整理史有初步系统的认识,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国古籍与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1)什么是书籍和书籍史;(2)书籍史主要特点和书籍史的主要内容;(3)学习书籍史的意义;(4)课程总体计划及基本要求。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重新审视书籍的概念,构建书籍史的时空感。
(二)第一章…中国古代书籍的产生与历代书籍的创作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1)文字的起源与初期书籍的产生;(2)正规书籍的产生与历代书籍的创作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认识文字的重要性及其起源、初期书籍与正规书籍的异同和历代书籍创作的状况及特点。
(三)第二章……中国古代书籍载体简史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1)书籍材料的类别及其历史;(2)书籍生产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掌握简牍、绢帛、纸等不同书籍载体材料的特点,书籍生产中刀刻、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等生产技术的相关知识。对造纸术和印刷术两种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进行较为全面的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第三章……中国古代书籍装帧史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书籍装帧的内涵;(2)书籍装帧的历史;(3)亲自动手制作书籍古典装帧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掌握书籍装帧的内容与历史,并亲手制作简易版书籍古典装帧形式,涵养学生对古籍之美的欣赏,增加学生认识古籍的维度。
第四章……中国古代书籍的保护与修复 4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书籍保护的概念、历程、原则与意义;(2)中国古籍的修复技术与方法;(3)中国古籍保护计划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概念、历史与基本方法,并观摩或尝试古籍修复工作。
(六)第五章……中国古代藏书文化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1)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史;(2)中国古代书籍的官方收藏、书院及寺观收藏概况;
(3)中国古代的藏书家与藏书楼;(4)中国古代的藏书印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藏书的历史、种类和相关文化。
(七)第六章……中国古代书籍的整理与研究 6 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1)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论;(2)古籍整理概论;(3)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几部著作述评
教学要求:
要求教师知识讲授与兴趣激发相结合,讲解与PPT展示相结合,教学内容适量、注意普及性。
要求学生掌握历史文献学、古籍整理的概念和相关内容,从更高的专学层面把握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意义。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主要参考文献:
李致忠:《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
李致忠、周少川、张木早:《中华文化通志·典籍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钱存训:《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
陈松长:《帛书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李明君:《历代书籍装帧艺术》,文物出版社2009年。
Denis Twitchett.Printing and Publishing in Medieval China. York:Frederic C. Beil,Publisher,1983.
Peter J. Golas.Picturing Technology in China:From Earliest Times to the Niteenth Century.Hongkong: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2015.
潘美娣:《古籍修复与装帧》,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杜伟生:《中国古籍修复与装裱美术图解》,中华书局2014年。
周少川:《藏书与文化:古代私家藏书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林申清:《明清藏书家藏书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吴芹芳、谢泉:《中国图书文化史:中国古代的藏书印》,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年。
黄永年:《古籍整理概论》,上海书店出版社2013年。
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张升:《历史文献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五、考核方式
平时的课堂讨论与作业(40%)+课程小论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