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所在位置: 首页» 通识课程»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附件2:《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建议模板)

课程名称:隋唐历史与文化

英文名称:History and Culture of Sui-Tang Dynasties

课程编号GEN03910

所属模块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学分数2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学时数32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夏季小学期)

春季

【已开设次数】

0

【建议选课人数】

50-100(需配备助教)

授课教师姓名】陈涛

授课教师职称】副教授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ct751@126.com 办公座机:13520290508

【先修课要求】要求学生在了解隋唐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历史背景有一定地认识和把握,同时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分析和研究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踊跃发言。

一、课程简介

隋唐五代时期(589—960),上承魏晋南北朝,下启辽、宋、夏、金、元,不论是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方面,还是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方面,都处于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本课程主要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民族关系、中外交往、科学文化等内容,主要涉及三省六部、科举等各项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的文治武功及比较;重大政治事件;儒佛道三教并立到三教合流。

二、课程目标

隋唐时期,国家再次实现政治大一统,经济繁荣,文教昌明,对外交流频繁。该时期正处于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转型阶段,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等方面皆有显著变化。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与主题研讨,让学生比较深入地了解隋唐的盛世辉煌与文化魅力,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或绪论、概论等) 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隋唐五代史的时代特征;介绍隋唐五代史的阶段划分;介绍隋唐史研究的各类史料及其价值;介绍课程考核方式;介绍重要的学者和研究论著

教学要求:1、了解隋唐五代史的阶段划分2、理解隋唐五代史的时代特征3、了解隋唐史研究的不同类型史料;4、把握不同史料的研究价值及其特点;5、阅读隋唐史研究的经典论著。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隋朝重建大一统帝国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隋文帝与隋炀帝在重建大一统帝国方面的不懈努力。

教学要求:1、分析评价隋炀帝;2、探讨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从太原起兵到贞观之治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唐高祖与唐太宗在重建大一统帝国方面的不懈努力;分析“玄武门事变”的前因后果。

教学要求:1、分析评价唐高祖;2、分析评价唐太宗。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从李唐王朝到武周政权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统治。

教学要求:1、分析评价唐高宗;2、分析评价武则天。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介绍天宝政局;介绍安史之乱的起因、经过及影响。

教学要求:1、分析评价唐玄宗;2、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从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介绍五代十国。

教学要求:1、分析藩镇割据的影响;2、分析宦官专权的影响。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隋唐的制度及其变迁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隋唐的官僚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

教学要求:1、了解隋唐的制度创新;2、了解隋唐制度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隋唐五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2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介绍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教学要求:1、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的民族关系特点2、理解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的意义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第 隋唐五代的科学文化 4学时(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外文化交流。

教学要求:1、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情况;2、理解唐文化的时代特点及当代价值。

课前学习要求:

重点、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吴枫:《隋唐历史文献集释》,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张国刚主编:《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

胡戟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杨志玖:《隋唐五代史纲要》,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韩国磐:隋唐五代史纲(修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吕思勉:《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王仲荦:《隋唐五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章群:《唐史》,香港:龙门书店,1978年。

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修订版),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英】崔瑞德主编:《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吴宗国:《唐代科举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陈仲安、王素:《汉唐职官制度研究》(增订本),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增订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全汉昇:《唐宋帝国与运河》,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

张泽咸:《唐代工商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美】薛爱华,吴玉贵译:《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荣新江:《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日】堀敏一,韩昇等译:《隋唐帝国与东亚》,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罗香林:《唐代文化史研究》,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

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李斌城等主编:《唐代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韩昇:《隋文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袁刚:《隋炀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牛致功:《唐高祖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胡如雷:《李世民传》,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袁英光、王界云:《唐太宗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赵文润、王双怀:《武则天评传》,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年。

雷家骥:《武则天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袁英光、王界云:《唐明皇传》,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阎守诚、吴宗国:《唐玄宗的真相盛唐天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采用课堂讲授与主题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六、考核方式考试

平时成绩:读书报告或书评,占40%

期末成绩:考试,占60%





编写日期】: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