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所在位置: 首页» 通识课程»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清代宫廷文化史》

英文名称: The History of Palace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课程编号GEN03909

所属模块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学分数

3学分

适用专业


所有专业

学时数

48学时(16×3学时)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夏季小学期)

/

【已开设次数】

0

【建议选课人数】

100 (需配备助教)

授课教师姓名】项 旋

授课教师职称】讲师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bsdxiangxuan@163.com 办公座机:

【先修课要求】

一、课程简介


清代宫廷文化史是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些年来“故宫学”学科建设的的主要内容。本课程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主要讲授1644年清军入关起至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的清代宫廷文化史。课程结合十三个专题,侧重于讲授清代宫廷文化史的基本状况、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习使本科生对清代宫廷衣食住行及礼仪、教育、园林、典籍等问题有总体性的认识,同时通过系统阅读清宫基础文献,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选取清代宫廷史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探讨,培养学生的以及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清代宫廷的大要梗概,主要线索及其发展走向;掌握故宫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相关的研究状况和重要前沿学术动态;了解重要的基本史实、史籍和知识点。


二、课程目标

1系统学习清代宫廷文化的基本问题,学会从建筑饮食服饰巡幸园林、礼仪、典籍、教育、工艺美术等角度看待清代宫廷的历史变迁

2、了解清代宫廷史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了解和学习研究成果中体现的新材料,新思路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阅读已有研究成果,总结相关领域学术成果的能力。


3、本课程学习侧重培养学生对清代宫廷文化史基本史料的阅读和分析,训练学生的史学研究基本功;注重原始资料的研读,学术史与学术前沿并重。

4、通过组织课堂讨论以及适当的课堂互动,鼓励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其独立阅读清宫史相关史料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绪论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清宫史与现实的密切关系;清宫史研究的基本史料与研究工具;清宫史的参考书目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历史变迁的基本线索和方法

重点: 掌握清代宫廷文化史研究的史料与方法

难点: 理解清代宫廷文化史实与清宫影视剧的区别与联系。

(二)第一章 宫廷居住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紫禁城的营建史;故宫建筑的时空布局和文化内涵;清宫帝王和后妃居住的特点。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建筑的营建、布局和文化特色

重点: 紫禁城建筑历史与文化内涵

难点: 紫禁城建筑的布局和功能

(三)第二章 宫廷膳食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御膳房的历史变迁;帝王饮食用度和饮食习惯;清代宫廷膳食管理和制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膳食及文化内涵

重点:考察清代宫廷饮食用度和饮食习惯

难点:理解清代宫廷膳食管理和制度

(四)第三章 宫廷服饰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帝王和后妃服饰特色;满洲贵族服饰特点;宫廷服饰礼仪制度;旗袍的历史变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服饰及文化内涵

重点:了解帝王和后妃服饰特色

难点: 理解宫廷服饰礼仪制度

(五)第四章 宫廷巡幸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清代行宫的历史变迁;清代帝王南巡、北巡和东巡、西巡;巡幸的政治文化内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帝王巡幸的原因和影响

重点:清代行宫的历史变迁

难点:理解清代帝王巡幸的政治文化内涵

(六)第五章 宫廷后妃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历代后妃制度和清代后妃总貌;后宫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后妃典型个案(皇后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后妃典型个案。

重点:后宫管理制度与管理人员

难点:清代后妃总貌及后妃对政治的影响

(七)第六章 宫廷娱乐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岁时年节庆祝活动;万寿庆典;千叟宴等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宫廷过年过节习俗

重点:岁时年节庆祝活动

难点: 皇家习俗与民间习俗的差异

(八)第七章 宫廷礼仪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登基大典;皇帝大婚典礼;谒陵等祭祀礼仪;日月星辰等典礼活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宫廷典礼活动

重点: 了解清代宫廷婚嫁等礼仪活动

难点:清宫礼仪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皇家特色

(九)第八章 宫廷苑囿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皇家园林的历史变迁与时空布局;避暑山庄;三山五园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皇家园林的基本情况

重点:皇家园林的历史变迁与时空布局

难点: 皇家园林营建的费用和政治文化内涵

(十)第九章 宫廷工艺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历史变迁;瓷器、书画、珐琅彩等宫廷工艺和装裱制作技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工艺及艺术水准

重点: 了解清代宫廷器物的制作和工艺

难点: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历史变迁

(十一)第十章 宫廷典籍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清代宫廷藏书;清廷宫廷刻书;宫廷典籍文化内涵;征书与禁书;四库全书等个案。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重要典籍

重点: 清代宫廷的藏书与刻书

难点: 清宫典籍文化与政治考量

(十二)第十一章 宫廷教育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清代皇子教育制度;清代宗室教育制度;上书房的历史变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皇子教育

重点:清代皇子教育制度及其影响

难点: 清代帝王勤勉与皇子教育的内在联系

(十三)第十二章 宫廷宗教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 清宫宗教特点;佛教;道教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宫廷宗教及文化内涵

重点: 清代宫廷宗教信仰情况

难点: 清宫信仰与政治文化

(十四)第十三章 宫廷管理文化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内务府的历史变迁;皇室经费的收入;皇室经费的支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随堂参与阅读史料、回答问题,讨论清代内务府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 清代内务府的建立及影响

难点:皇室经费收支与户部收支的关系

(十五)总结与讨论 学时 3课堂讲授学时+课程实验学时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概要性回顾;组织讨论清代宫廷史的关键性问题;清宫文物鉴赏。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相关成果。

重点:本课程的概要性回顾

难点: 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了解和相关知识的高度提炼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林永匡:《清代宫廷文化通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年;

万依等:《清代宫廷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

郑欣淼:《故宫学概论》,北京:故宫出版社,2017年;

王素:《故宫学学科建设初探》,北京:故宫出版社,2017年;

薛虹主编:《中国皇室宫廷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万依主编:《故宫辞典》,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年;

冯尔康:《清史史料学》,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年;

孟森:《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萧一山:《清代通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郑天挺:《清史探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冯尔康:《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杨珍:《康熙皇帝一家》(修订版),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

冯尔康:《雍正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冯尔康:《雍正继位新探》,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

庄吉发:《清高宗十全武功研究》,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82年;

庄吉发:《清代奏折制度》,北京:故宫出版社,2016年;

杨启樵:《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刘小萌:《清代北京旗人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毛立平:《清代嫁妆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何伟亚:《怀柔远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粱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始史料阅读能力,通过大量清宫文物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强调探究性和问题意识,注重课堂讨论,引发学生对清宫史研究的兴趣。


六、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40%+ 期末开卷考试(60%





编写日期】:20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