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
所在位置: 首页» 特色课程
遥感中国
发布时间:2019-08-12     文章来源:

课程名称:遥感中国

英文名称:Remote Sensing China

课程编号GEN04173

所属模块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学分数2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学时数32

开设学期(春季、秋季、夏季小学期)春季

【已开设次数】4次(原名:遥感区域)

【建议选课人数】30-50(多媒体)

授课教师姓名王静爱

授课教师职称教授

授课教师联系方式Emailjwang@bnu.edu.cn

开课单位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先修课要求】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简介

背景:地理学是一门以地球表层与“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关注并理解地理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不仅成为公众议题,也成为现代公民素质之一。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具有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遥感技术的学科优势,开设“遥感中国”通识课程,可以推动大学地理通识课程的快速、优化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分三个板块建设:第一板块:使选课学生能够应用遥感影像认识区域地表结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掌握遥感图像信息区域识别技术;学会初步的遥感地学分析。设第一讲遥感与区域。第二板块:使选课学生能够应用遥感影像快速跟踪国情的地域变化,提升现代化信息分析能力,深化并提升公民素质。分设第二讲遥感中国东部地区——北方、第三讲遥感中国东部地区——南方、第四讲遥感中国中部地区、第五讲遥感中国西部地区和第六讲遥感中国海域。第三板块:使选课学生能够应用遥感影像快速跟踪全球的地域变化,扩展区域对比与分析视野,深化并提升全球化和全球变化意识。分设第七讲遥感全球变化和第八讲遥感全球化。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留给学生探究性思考、参与和交流的空间。快速提升基于“课程流域系统”教学理念下的遥感区域观察力和分析力。提出遥感区域分析的五维(多时相、多尺度、多角度、多光谱、多属性)教学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面向全校文科学生和对地理熟悉或爱好的理工科学生,使学生能够应用遥感影像认知区域地表结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普及遥感图像信息区域识别技术;学会初步的遥感地学分析。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40学时)

(一)第一讲 遥感与区域 (4学时)

主要内容

课程理念

遥感观察

区域识别

教学要求

  • 理解遥感技术与区域地理的结合

  • 掌握Google Earth工具的使用

其它教学环节::Google Earth使用演示实验

(二)第二讲 遥感中国东部——北方 (4学时)

主要内容:

遥感首都北京

遥感华北

遥感东北

教学要求:

  • 了解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基础与开发问题

  • 理解华北地区城市化与灾害风险

  • 了解首都圈与京津一体化

  • 掌握土地利用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与实训

(三)第三讲 遥感中国东部——南方 (4学时)

主要内容:

南北方分界线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教学要求:了解长江经济带开发

  • 理解丘陵地带、沿海地带保持与生态建设问题

  • 理解城市水灾孕灾环境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与实训

(四)第四讲 遥感中国中部地区 (4学时)

主要内容:

遥感内蒙古地区

遥感晋陕甘宁地区

遥感川渝地区

遥感云贵地区

教学要求:(必备项)

  • 了解中国生态屏障建设

  • 了解内蒙古畜牧业与草场“三化”问题

  • 了解黄土高原开发与水土流失;四川盆地开发与汶川大地震;了解云贵高原开发与石漠化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与实训

(五)第五讲 遥感中国西部地区 (4学时)

主要内容:

北疆

天山

南疆

吐鲁番盆地

青海

西藏

教学要求:

  • 了解干旱区与高寒区绿洲生态系统与开发

  • 理解西部环境演变问题

  • 了解西部人类足迹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与实训

(六)第六讲 遥感中国海域 (4学时)

主要内容:

海洋国土划分

江河河口特征

 “造陆运动”

沿岸海水养殖

台湾与海南

教学要求:

  • 理解沿海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 了解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

  • 了解海岸带变迁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与实训

(七)第七讲 遥感地球——全球变化 (6学时)

主要内容:

关于全球变化

气候变暖——冰雪融化

气候变暖——海面上升

自然地带——人类活动影响

教学要求:

  • 了解海陆分异与景观地带性

  • 了解重大自然灾害分布

  • 理解全球变暖与区域响应

  • 掌握Google Earth图像地球变化信息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

(八)第八讲 遥感世界——全球化 (4学时)

主要内容:

日本地震的区域影响

——地震-海啸灾害链与产业链

冰岛火山的区域影响

——火山爆发与航空运输

经济全球化

——富人区和贫民区

教学要求:

  • 了解巨灾对全球人口、产业和经济的影响

  • 理解全球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 掌握Google Earth图像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差异信息识别技术

其它教学环节讨论

(九)学生活动 结业报告会 (6学时)

主要内容:

报告主题:从家乡走向世界(具体专题由学生自定)

教学要求:

  • 每人报告时长:15-20分钟(其中:老师点评5分钟)

  • PPT讲(每人至少10幅遥感影像)

  • 全程录像,上交PPT

 

四、教材与学习资源

中国地理教程王静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中国地理图集王静爱左伟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10

遥感影像系统王静爱等制作 http://geog.bnu.edu.cn/

Google Earth 创始人Brian McClendon http://earth.google.com

A Comparative Geogeaphy of China and the U.S. Yudi Hartmann Jing’ai Wang Editos

Springer 2014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留给学生探究性思考、参与和交流的空间。快速提升基于“课程流域系统”教学理念下的遥感区域观察力和分析力。(这一段与课程简介部分的“教学方法重复”)

教学方法:遥感景观光学模型为从多个维度观察地理空间及其性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方法,拥有类似“千里眼”、“透视眼”、“记录仪”等的功能,使我们对地理对象的认识更接近真实,更加透彻。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遥感景观光学模型的“五维”观察法:

第一维多尺度观察:遥感图像在已有的多种大小分辨率的图像基础上,利用遥感信息技术,可以将不同分辨率的遥感图像无缝拼接到一起,观察者可以任意调整对一个区域的观察尺度,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第二维多角度观察:当前的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图像通过三维的、立体的、多角度的视角观察一个事物,获得更多样性的认识。

第三维多时相观察:地理对象与现象的时相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在时间的变化维度中,发展与变化的成因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第四维多光谱观察:人眼分辩光谱的能力有限,目前的遥感影像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可见光的成像技术,传感器的多样性导致了多光谱、多重点的分辨与呈现,专题遥感图像得以出现,能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第五维多要素观察:遥感图像是对客观世界的综合性模拟,以及认识它的方法,恰恰是地理学对思维训练的重点,通识教育具有对综合性的地理学思维培养的先天优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各个属性的事物的具体分辨与解析以及进一步综合,可以非常自然的打通学生的原本的知识壁垒,提高其地理学能力与素养。例如对于常见的地理要素与解译标志之间的分辨方法与关系的典型案例,就是对多要素观察的最佳应用。

 

六、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与期末结业报告成绩两部分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50%50%

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与实训)、平时作业等综合评定。

期末成绩(结业报告)重点从五个方面考察,其中基本内容占30%、遥感图像占40%、思路占10%、讲演表达占10%和创新性占10%

 

【编写日期】: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