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培养方案
所在位置: 首页» 教学资源» 专业与培养方案
理科试验班
发布时间:2019-08-23     浏览量:

一、大类试验班专业对应

2019年,按照理科试验班进行大类招生,在大一实施大类培养。试验班学生入学后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大一修读通识教育课程,同时参考试验班内各专业培养方案要求修读课程。试验班学生第二学期开始选专业,在第二学期末选课前完成专业确认,然后进行后续三年的专业培养。理科试验班与专业对应关系如下表:

名称

所含专业

理科试验

数学与应用数学

化学

生物科学

地理科学

 

二、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

数学与应用数学148学分

化学155学分

生物科学159学分

地理科学155学分

 

四、大类培养阶段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必修11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6学分、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1学分、体育与健康2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拓展训练(军训)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必修6学分:大学外语6学分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必修:

数学I组(24学分);物理II组(8学分);物理实验I组(2学分);大学计算机(3学分)

化学必修:

数学III12学分;物理II(8学分)物理实验I组(2学分);大学计算机(3学分);化学(9学分

生物科学必修:

数学IV组(6学分);物理II(8学分)物理实验I组(2学分);大学计算机(3学分);化学(9学分);生物(4学分)

地理科学必修:

数学IV组(6学分)大学计算机(3学分);基础物理BII4学分);普通化学(3学分);天文学概论(2学分)、地理科学导论(2学分)

各专业选修2学分:在本模块必修学分之外的课程中选修2学分(可在大一或者大二选修)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选修2学分:可在大一或者大二选修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拟选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2学分

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

第一学年需获得2.5学分(含课程学分2学分、教育观摩与研讨I 0.5学分)。

第二学年需获得0.5学分,即教育观摩与研讨Ⅱ 0.5学分。

 

说明:课程分组仅对大类培养方案适用。

 

 

五、大类培养阶段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分组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考核

第一学

小学期

讲课

实践

考查

考试

通识教育课程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GEN01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2

 

 

32

32

 

GEN011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3

 

2+2

 

32

32

 

GEN01107

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

1

 

32

32

 

GEN01108

军事理论

2

 

2

 

32

 

 

GEN01201/

GEN01202

形体健美

1

 

16

16

 

GEN01203-

GEN01237

三自选项课程

1

 

16

16

 

 

拓展训练(军训)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GEN02103

综合英语听说

2

2

 

 

32

 

 

GEN02122

综合英语读写

2

2

 

 

32

 

 

GEN02123

教师素养英语

2

 

2

 

32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本模块选修

2

 

32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数学I

GEN04101

数学分析I

6

6

 

 

96

 

 

GEN04102

数学分析II

6

 

6

 

96

 

 

GEN04104

高等代数I

4

4

 

 

64

 

 

GEN04105

高等代数II

4

 

4

 

64

 

 

GEN04107

解析几何

4

4

 

 

64

 

 

数学II

GEN04108

微积分I

6

6

 

 

96

 

 

GEN04109

微积分II

6

 

6

 

96

 

 

数学III

GEN04111

一元微积分

6

6

 

 

96

 

 

GEN04112

多元微积分与线性代数

6

 

6

 

96

 

 

数学IV

GEN04113

微积分

6

6

 

 

96

 

 

物理I

GEN04125

力学

4

4

 

 

64

 

 

GEN04126

电磁学

4

 

4

 

64

 

 

GEN04127

热学

2

 

2

 

32

 

 

物理实验I

GEN04136

普通物理实验AI

2

 

4

 

 

 

 

物理II

GEN04132

基础物理BI

4

4

 

 

64

 

 

GEN04133

基础物理BII

4

 

4

 

64

 

 

大学计算机类

GEN04187

程序设计基础(C

3

 

2+2

 

32

32

 

化学

GEN04146

普通化学

3

3

 

 

48

 

 

GEN04147

普通化学实验

2

4

 

 

 

64

 

GEN04148

化学基础实验I

2

 

4

 

 

64

 

GEN04149

无机化学I

2

 

2

 

32

 

 

生物科学

GEN04160

植物学

2

2

 

 

32

 

 

GEN04159

动物学

2

 

2

 

32

 

 

地理科学

天文学

GEN04172

地理科学导论

2

2

 

 

 

 

 

 

GEN04168

天文学概论

2

2

 

 

32

 

 

专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

生物科学

BIO11902

植物学实验

1

2

 

 

 

32

 

BIO11901

动物学实验

1

 

2

 

 

32

 

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

学校层面

 

教育名家大讲堂

1

 

 

 

 

 

教学系统设计

1

 

 

 

 

 

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1

 

 

 

 

 

教育生涯规划与指导

1

 

 

 

 

 

Microsoft Office软件国际认证专修课

1

 

 

 

 

学院层面

数学与应用数学

 

卓越数学教师经验分享

1

 

 

 

 

教育观摩与研讨I

0.5

 

0.5

 

 

 

 

学院层面

化学

 

卓越化学教师经验分享

1

 

 

 

 

 

教育观摩与研讨I

0.5

 

0.5

 

 

 

 

学院层面

生物科学

 

科学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1

2

 

 

16

 

 

 

科学教育发展动态与趋势

1

 

2

 

16

 

 

 

教育观摩与研讨I

0.5

 

0.5

 

 

 

 

学院层面

地理科学

 

卓越地理教师经验分享

1

 

 

 

 

 

 

中学地理教师生涯规划与指导

1

 

 

 

 

 

 

教育观摩与研讨I

0.5

 

0.5

 

 

 

 

 

说明:课程分组仅对大类培养方案适用。

六、修读说明及专业确认指导

1.大类培养方案仅为大类培养阶段适用,专业确认后执行各专业培养方案。大类培养阶段已修读课程在专业确认后不需重复修读,已修读未在专业培养计划内的课程可视情况计为通识教育选修学分或者专业选修课学分。

若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在大一修读,而在大类培养阶段未修读的课程,学生须在专业确认进入专业院系后补修。

2.数学类、物理学类、大学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课程为必修,学生须对照各专业培养方案,在上述三类课程中各选其中一组课程修读,“普通物理实验AI”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修读;此外,还须在化学类、生物类、地理学类中任意选修其中一组。

3.建议学生参考各专业培养方案,结合专业意向,选择大类课程修读。避免因课业压力过大出现不及格等问题,影响专业确认和后续课程学习。各专业建议修读学分如下表:

专业

第一学期

(学分上限)

第二学期

(学分上限)

总计

(学分上限)

专业准入课程

数学与应用数学

27

27

54

数学分析I(或微积分I)、高等代数I、解析几何中至少选2门并修读合格

化学

27.5

29

57.5

普通化学修读合格

生物科学

28.5

26.5

55

植物学、植物学实验修读合格

地理科学

26.5

23

49.5

 

说明:各学期学分测算,除必修课程外,其余按准入标准测算。

 

 

数学与应用数学 同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化学*

Chemistry)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培养卓越化学教师。通过四年的培养,学生能够在个人修养、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出色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形成优秀的道德风貌和教育情怀;掌握扎实的化学及相关理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兼具化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和跨学科的视野;能够运用先进的理念与方法开展化学教学、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教育研究和综合育人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二级指标

指标分解

编号

指标名称

师德规范

1.1

政治立场

  • 认同并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教育方针

  • 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3

职业道德

  •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熟知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并依法执教;
  • 立志成为具有教育理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

2.1

教育使命

  • 秉持“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教育理念;
  • 志愿从事教师工作;
  •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以及终身执教的教育理想;

2.2

教育观念

  • 具有较好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 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
  • 适合时代的创新需求,有能力成为学生发展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知识整合

3.1

专业素养

  • 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赞赏化学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具有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
  • 建立系统的化学科学知识结构;了解现代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了解化学在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 具备熟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前沿发展动态的信息和查阅文献的能力,能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具有扎实的实验研究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化学科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充分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育人价值,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 关注化学学科前沿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形成终身学习、终身研究的习惯与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一定的国际交流

3.2

学科教学素养

  • 树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理念,了解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能理解并初步运用,能整合形成学科教学知识,习得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 形成分析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开展教学评价的能力

3.3

跨学科素养

  • 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和相关理学基础知识及实验技能,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前沿动态
  • 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宽阔的跨学科基础,了解互联网、大数据、学习科学等相关领域对化学教育教学的关联,具备从事化学教育教学的跨学科基础;

教学能力

4.1

教学理念

  •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 知晓教师在学生学习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以及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 知晓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历史变化原因;
  • 理解最新的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4.2

教学设计与实施

  • 能够运用化学教育的最新理念开展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 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
  • 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提供适当的反馈;
  •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 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评价;

技术融合

5.1

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能力

  • 能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知晓并掌握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能加以运用;能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
  • 能进行初步将信息技术运用与化学课堂教学,创设丰富的化学学习环境,能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技术资源;

5.2

信息技术支持学习的能力

  • 知晓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教学深度整合的最新理念,知道如何基于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理论和技术;
  • 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试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班级指导

6.1

管理理念

  • 把德育放在班级指导工作的首位,一切教育工作以德育为先;
  • 知晓中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 理解和掌握中学德育的最新理念和方法;

6.2

班级建设

  • 基于科学管理观念,开展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与环境;
  • 能够结合学生群体中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德育和心理健康活动的设计方法,开展合适的班级教育活动;
  • 掌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能,懂得建立家校合作的交流渠道;

6.3

学生指导

  • 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有关技巧,及时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生活压力,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路人;
  • 能结合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制定基于自我天赋、优势和特长综合发展的人生规划,制定每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的重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综合育人

7.1

立体育人能力

  • 知晓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全程育人、立体育人的意识,知晓环境育人、随机教育与家校社区共同育人的价值;

7.2

学科育人能力

Ø 在学科教学中,能在设计中将化学学习目标和育人目标结合起来,在教育实践的多环节中贯穿育人的活动,发挥评价在育人行为中作用;

自主学习

8.1

终身学习

  • 具有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意识,明确终身学习在人生发展中的意义;
  • 对于未来的职业成长有期许,渴望成为化学教师中的卓越教师;

8.2

专业规划

  • 掌握教师不同阶段专业发展的规律与要求,明白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活动在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要意义,能够制定不同阶段的专业学习计划;
  • 能够结合社区环境、学校发展、学生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自我专业发展的职业规划,在工作中平衡化学教学、工作事务和教学研究等关系;

8.3

自我管理

  • 能够实施自我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
  • 克服学习中各种影响的因素,妥善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
  • 在工作中开展自我锤炼,张弛有度生活,完善自我的职业成长和个人终身发展;

国际视野

9.1

了解国际前沿

  • 持续关注国内外科学教育与化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前沿与发展动态,积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9.2

国际交流能力

  • 具有与国际学者和同仁交流的能力,就教育的有关问题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 能够独立查找和阅读国际文献,主动学习和了解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教育中有效做法;

反思研究

10.1

反思能力

  • 明确知道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 能够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反思、批判、创新的习惯和意愿;

10.2

批判能力

  • 能够借用有关标准批判性地看待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或专业学习中问题,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主动查阅理论资料、咨询专家教师、开展特定研究;
  • 主动找寻造成教育教学或专业学习中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提出有实际针对性的新的解答;

10.3

研究能力

  • 能够运用量化、质性和混合研究方法,针对有意义的问题开展具体的教育研究;
  • 利用实际证据来反思常见教育现象和解答教育问题;

交流合作

11.1

沟通能力

  • 知晓并理解社会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能运用这些交流的技巧和方法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开展交流;
  •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聆听、发表意见、汇总、研讨等具体方法,并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中;

11.2

合作能力

  • 知道并理解学习共同体含义和作用,认同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并能够参与或组建学习共同体;
  • 知晓并理解团队协作的做法,认同团队协助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团队协助;
  • 知晓并理解沟通合作技巧,并能运用该技能主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三、主干学科

化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

普通化学、无机化学(I,II)、有机化学(I,II)、物理化学(I,II)、化学分析、普通化学实验、化学基础实验(I,II)、仪器分析、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合成实验(I,II)、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化学测量与计算实验(I,II)、化学教学论。(共14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化学实验、物理实验、毕业论文、国外研学、科学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制课程、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55学分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80学分)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必修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拓展训练(军训)、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2学分、体育与健康4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必修6学分:大学外语6学分

选修2学分:东西方文化类2学分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必修40学分数学III组12学分;物理II组8学分物理实验I组2学分(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计算机3学分;化学I组15学分

选修2学分在本模块必修学分之外的课程中选修2学分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选修4学分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选修2学分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选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49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3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11学分

项目制学习

必修6学分:国外研学/项目制课程/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2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卓越教师养成课程(26学分)

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

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学分;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1学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各开展1次,每次0.5学分。

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

1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修读学校层面课程4-6学分,学院层面课程6-8学分。

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

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1学分。

总计

155学分

 

 

 

九、教学计划表(略)

十、修读要求

本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5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4学分(含通识模块中的化学类课程、项目制学习)、卓越教师养成课程26学分。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2门课程,修读4学分。

2.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化学类课程(15学分)为专业核心课程,选择化学专业的学生须必修。“普通物理实验AI”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修读。

3.“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4.“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二) 专业教育课程

1. 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2. 专业选修课程在第5-6学期开设,学生须修满11学分。

3. 项目制学习须修读2学分,学生可从项目制课程、国外研学、科学训练与创新创业中任意选择一项,修读2学分。完成毕业论文获得4学分。

(三)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1.“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模块:课程学分2学分;选修“卓越化学教师经验分享”获得1学分,在其他课程中选修1学分。教育观摩与研讨1学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各开展1次,每次0.5学分。

2. “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模块:在化学教育类课程中选修3-4门,获得6-8学分;在其他课程中选修3-4门课程,获得6-8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Ⅰ2学分。

3.“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模块:课程学分4学分,对是否选修化学教育类课程不做限制;教育实践与提升Ⅱ4学分;教育研究与发展1学分。

 

备注:具体内容以培养方案的实际执行版本为准。

 

 

生物科学*

Biological Sciences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诚挚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具备优秀的人文素养、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开拓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拥有先进的育人理念与宽广的国际视野,融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乐教适教的中学生物学教育领域的“四有”好老师。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二级指标

指标分解

编号

指标名称

师德规范

1-1

政治立场

Ø 能够在思想、政治、理论、情感上深入理解并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2

教育方针

Ø 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3

职业道德规范

Ø 遵守中学教师职业规范,依法执教;

Ø 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中学生物学教师,做新时代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教育情怀

2-1

职业认同

Ø 能够深刻认同中学生物学教师工作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Ø 具备积极向上的从教态度与情感,立志成为能够对本专业及从业学校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

2-2

育人情怀

Ø 情系学生,胸怀育人;

Ø 对待学生和工作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关注并尊重学生人格的养成,完善学生品德;

2-3

知行素养

Ø 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必要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

Ø 引导学生的不断成长,为中学生物学教育发展不断奉献;

知识整合

3-1

生物教学

Ø 具有扎实的生物学与教育学知识基础;

Ø 能够理解并实践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Ø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并能以此指导教学;

3-2

跨学科知识

Ø 明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物理、化学、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方法;

Ø 具备比较完备的跨学科教学意识;

Ø 理解生物学在生活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3-3

体系整合

Ø 能够形成较完备的中学生物学教学知识体系与模型,对不同知识融会贯通;

Ø 熟练开展日常教学、竞赛组织以及生物学科研究工作;

教学能力

4-1

理念引领

Ø 能够深入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生物学科认知特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Ø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合理组织规划教学,做学生学习与人格养成的辅助者;

4-2

技能实践

Ø 熟练掌握中学生物学教学所必须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技能;

Ø 具有较丰富的课程整合、综合性学习以及实践能力;

4-3

经验与改善

Ø 能够积累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从经验中总结形成自身完备的教学体系;

Ø 能够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到不断提升;

技术融合

5-1

技术知识

Ø 对现代化科技发展具有较高的接受度,能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Ø 能够做到不断反思,改善自己现有的教学方法;

5-2

现代化整合

Ø 能够综合各类现代化技术,进行实践教学设计;

Ø 能够通过实践效果和学生评价,不断修正自身教学;

班级指导

6-1

班级建设

Ø 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相应策略与技能,胜任中学班主任的工作;

Ø 参与各类班级活动组织与指导工作,并具备积极的情感体验;

6-2

德育组织

Ø 明确德育为先的理念,熟悉德育组织原理并能够熟练开展各类德育活动;

Ø 能够掌握共青团活动的建设与管理方法;

6-3

环境沟通

Ø 能够与所在学校的领导、教师、家长、社区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Ø 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中的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育人活动;

综合育人

7-1

宏观综合

Ø 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育人为本的思想,整合现有资源与必备的知识技能方法;

Ø 能够全面开展中学生的育人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7-2

学科育人

Ø 掌握生物科学对于学生人格养成的必要价值和教学切入点;

Ø 能够通过将生物学知识融入中学育人活动,来提升综合育人的效果;

7-3

活动综合

Ø 理解任教学校的文化与育人内涵,并能以此为基础参与实施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共青团活动、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学生社团活动;

自主学习

8-1

学习意识

Ø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Ø 具备积极参与教学能力提升发展项目的意愿以及强烈的求知欲;

8-2

自主实践

Ø 明确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方法、途径、不同阶段;

Ø 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参与各类专业化培训,优化课堂教学;

8-3

自我发展

Ø 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收集信息,进行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与自我完善;

Ø 具备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约束力,合理规划学习与职业生涯;

国际视野

9-1

全球化意识

Ø 具备敏锐的国际化视野与全球化意识,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Ø 能够持续跟踪了解国内外最新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发展前沿动态;

9-2

国际化实践

Ø 积极参与各类中学生物教育相关的国际会议与学习活动;

Ø 主动借鉴国际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授课经验,并将其整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反思研究

10-1

反思者定位

Ø 明确教师作为反思型实践者的认识定位;

Ø 具备通过反思来不断改善教学的觉悟;

10-2

反思习惯

Ø 能够养成经常从教师、学生、教学、课程等不同角度来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

Ø 掌握教学反思的一般方法,利用反思成果改进教学;

10-3

创新与批判

Ø 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批判性思维;

Ø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敢于创新

交流合作

11-1

团队协作

Ø 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能够明确学习共同体的重要价值;

Ø 能够借助学习共同体促进实践提升,懂得学习伙伴是重要的学习资源;

11-2

沟通交流

Ø 能够熟练掌握团队合作中必备的沟通、交流、组织策划、分工协作等各种技能;

Ø 熟悉各种新型的沟通与社交工具,并能够有效应用。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

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概论及上述课程的实验、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生物学教学技能训练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学野外实习、生物学实验、毕业论文、国外研学、科学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制课程、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59学分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75学分)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必修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拓展训练(军训)、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2学分、体育与健康4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必修6学分:大学外语6学分

选修2学分:东西方文化类2学分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必修35学分:数学Ⅳ组6学分、物理II8学分、物理实验I2学分(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修读)、化学II12学分、生物4学分、大学计算机3学分

选修2学分在本模块必修学分之外的课程中选修2学分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选修4学分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选修2学分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选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58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33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17学分

项目制学习

必修8学分:国外研学/项目制课程/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4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

卓越教师养成课程(26学分)

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

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学分;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1学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各开展1次,每次0.5学分。

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

1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2学分。课程学分要求修读学校层面课程4-6学分,学院层面课程6-8学分。

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

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1学分。

总计

159学分

 

 

九、教学计划表(略)

十、修读要求

本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59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9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4学分(含通识模块中的生物学、化学课程、项目制学习)、卓越教师养成课程26学分。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2门课程,修读4学分。

2.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生物学类课程(4学分)为专业核心课程,选择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须必修。“普通物理实验AI”可在第二或第三学期修读。

3.“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4.“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二)专业教育课程

1. 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2. 专业选修课程在第4-8学期开设,学生须修满17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中标注*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建议选修一门统计学相关的课程。

3. 项目制课程修读3学分,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和国外研学二选一修读1学分。毕业论文(4学分)为必修环节。

(三)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1.“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模块:共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分,选修理论课程中选修2门;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1学分,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各开展一次,每次0.5学分。

2.“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模块:共14学分,其中课程学分12学分,要求修读学校层面课程4-6学分,学院层面课程至少6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生物学教学技能实训)2学分。

3.“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模块:共9学分,其中课程学分4学分。教育实践与提升(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1学分。

 

备注:具体内容以培养方案的实际执行版本为准。

 

 

地理科学*

Geography

一、培养目标

基于现代地理科学发展、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面向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高尚师德,掌握教育规律与先进教学理念,具备扎实的地理科学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专业发展能力,能胜任地理教育、教学研究与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能够成长为地理教学与学科教研骨干,并在地理基础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

二级指标

指标分解

编号

指标名称

师德规范

1.1

政治素养

  • 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外化为行动,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1.2

职业道德

  •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爱岗敬业,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教育情怀

2.1

责任担当

  • 理解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具有明确的从教意愿,对待教育工作有积极情感、端正态度、使命担当,认同地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2.2

教育理念

  • 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发展,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致、耐心,愿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知识整合

3.1

专业基础

  • 扎实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技能,理解地理学基本思想方法,能整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地理信息科学的知识体系,并构建学科教学知识;

3.2

学科素养

  • 正确理解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习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指导方法;

3.3

专业应用

  • 具有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了解本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联系,了解地理学科在个人生活、社会服务、国家安全及发展、全球变化中的应用及动态;

教学能力

4.1

教学理论

  • 理解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懂得中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4.2

教学设计

  • 针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依据地理学科课程标准,具备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具备课程整合、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能力;

4.3

教学实施

  • 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创设适合的学习环境,开展地理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教育实践,并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评价;

技术融合

5.1

技术应用

  • 具有新技术的理解与操控能力,掌握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设计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初步经验;

5.2

专业技术

  • 熟练掌握遥感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技术方法,形成地理学科知识与空间信息技术融合、学用并举的能力,提升数字化专业教学技能;
  • 熟练运用遥感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多维度、多情景的教学;

班级指导

6.1

德育教育

  • 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等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6.2

班级管理

  • 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与基本方法,积极参与班主任实践工作;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具备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协作的能力,获得班级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能力和积极体验;

综合育人

7.1

育人理念

  • 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全程育人、综合育人意识,掌握育人的基本方法与途径,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树立积极参与或组织主题教育和研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的观念;

7.2

学科渗透

  • 认同中华文化,深入理解和领悟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传承传统文化中的育人价值;能自觉将德育渗透、融入到地理课堂与实践教学之中,将育人主题教育与地理知识育人相结合,体现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的有机结合;

自主学习

8.1

自我提升

  • 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适应发展的愿望和信念,具备主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更新知识的意识,及时了解地理学以及地理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养成学以致用、优化知识结构的习惯;

8.2

职业规划

  • 具有自我管理、自我规划的能力,充分理解地理学专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前景与社会意义,培养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意识;

国际视野

9.1

开放心态

  • 具有全球视野和开放意识,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识别、欣赏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

9.2

借鉴转化

  • 了解国外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育思想及教研方式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具备借鉴国际先进地理教育理念、方法和经验,开展地理教育教学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反思研究

10.1

教学反思

  • 深入理解反思能力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培养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进行教学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具有理性思考、独立判断、批判质疑的科学精神;

10.2

教学研究

  • 具有创新意识,主动开展地理教学改革探索,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技能,能够就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展开初步研究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交流合作

11.1

沟通技巧

  • 具有交流意愿,掌握沟通技巧,能够与同行、家长、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11.2

合作能力

  •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能适应不同团队的协作方式,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理学、教育学

四、核心课程

地质学与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经济地理学、社会与文化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学教学论、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自然地理综合实习GIS遥感综合实习、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国外研学、科学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制课程、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

六、学制

四年

七、授予学位及毕业总学分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55学分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65学分)

家国情怀与价值理想

必修22学分: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分、拓展训练(军训)、教师职业信念与养成教育2学分、体育与健康4学分、军事理论2学分

国际视野与文明对话

必修6学分:大学外语6学分

选修2学分:东西方文化类2学分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必修25学分

大学数学,共9学分:必修微积分”(6学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学分);

物理共4学分必修基础物理BII” (4学分);

化学共3学分必修普通化学”(3学分);

天文类,共2学分:必修天文学概论”(2学分

地理类课程,共4学分:其中必修“地理科学导论”(2学分

大学计算机3学分必修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3学分)

选修2学分地理类课程选修2学分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

选修4学分

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选修2学分

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

选修2学分

专业教育课程

(64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39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13学分

项目制学习

必修12学分项目制课程满6学分;国外研学、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中选择修读;毕业论文4学分。

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26学分)

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

选修2学分

名师名校长引领、教育名家大讲堂、教育前沿展望、未来课程设计、教育生涯规划、学生心理健康专题等课程中选修2学分

必修1学分

教育观摩与研讨(教育见习)1学分:第一学年(大一下)和第二学年(大二下)各开展1次,每次0.5学分。

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

必修+选修12学分

课程学分12学分:要求包括学校层面课程6学分,学部层面课程6学分。

必修2学分

教育实践与提升Ⅰ(教学技能实训)2学分,第三学年(大三上、大三下)开展。

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

选修4学分

必修5学分

教育实践与提升Ⅱ(教育实习)4学分,大四上开展;

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1学分,大四下开展。

总计

155学分

 
 

九、教学计划表(略)

十、修读要求

本专业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5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61学分、专业教育课程68学分(含通识模块中的地理学类课程、项目制)、卓越教师养成课程26学分。

(一)通识教育课程

1. “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2门课程,修读4学分。

2. “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模块,地理学类课程中地理科学导论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选择地理专业的学生须必修。

3.“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4.“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模块,学生须任意选修1门课程,修读2学分。

(三) 专业教育课程

1. 学科基础课为必修课程。

2. 专业选修课程在第4-8学期开设,学生须修满13学分。

3. 项目制学习须修12学分,其中项目制课程6学分必修毕业论文4学分;国外研学、科研训练与创新创业项目中选择修读。

(三)卓越教师养成课程

1.教育情怀与生涯规划:选修课程2学分必修教育观摩与研讨1学分

2.教学能力与学科素养选修课程12学分,其中应含学校层面的课程6学分、学部层面的课程6学分必修教育实践与提升(教育实习)2学分

3.教育研习与职业发展:选修课程4学分;必修教育实践与提升(教育实习)4学分,教育研究与发展(教育研习)1学分

 

备注:具体内容以培养方案的实际执行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