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所在位置: 首页» 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台湾大学周志文教授:亲子教育的省思——京师励耘讲坛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19-12-12     文章来源:


未来教育学院


20191210日晚上七点,京师励耘讲坛第二十九讲在励教楼B303顺利举行。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志文老师以“亲子教育的省思——从一本小书谈起”为题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小健老师主持,未来教育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聆听了精彩演讲。

首先,朱小健老师热情洋溢地对主讲嘉宾周志文老师进行了介绍,周老师由此回忆了与朱小健老师相识的三十年,感慨“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所以水是源远流长的,就在于两人皆关注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

周志文老师先是详细解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伦”和“人伦”的概念,揭示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所蕴含的伦理思想,对比了儒释道三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点。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敬重天伦;人伦是高度自由的,‘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不可对人伦关系中的对方求全责备”。

讲到亲子关系,周志文老师认为身为父母要明白多元价值的重要性。一是不能对孩子的成长有过分期待,要重视其兴趣和爱好。他提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教育观念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痛苦。二是不能用自己的是非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对错。他以自己与女儿相处的经历为例分析了孩子在成长中必然会遭遇的“犯错”与“失败”,他认为“家长要珍惜孩子犯错的机会,要以包容的心态去引导孩子思考其中的原因”。

谈到当今学校教育,周志文老师认为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揠苗助长”。他指出“教育是帮助成长,而非造成伤害”。通过对比德国与中国的学前教育,他强调“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灵魂与肉体均衡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要学会等待”。

朱小健老师总结讲座内容时评价周志文老师“不仅是一位倾注亲情的父亲,还是一位逻辑清晰的演讲者,更是一位轻声慢语的台湾学者”。

在互动环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李亚奇同学就“快乐教育是否错误”这一问题请教周志文老师的看法。周老师认为快乐教育并不是用完全“快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乐不思蜀”。“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成长,更表现了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不应用强迫的压制的方式,而要抱着欣赏的赞成的态度鼓励孩子做正确且感兴趣的事情。“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应该有绝对目的。我们要学会等待,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的梦同学好奇地请问周志文老师,在教育学生和自己子女时会不会有什么不同,周老师表示自己对孩子和学生有情也有义。在他看来,亲子和师生的关系并不能明确地分离成两个不同的关系。相较而言,他对子女的要求会更严格,但还是会平等地交流或解开误会。对于学生,他会选择用较为轻松的方式进行引导。

英语专业的卢钰丹同学关注“年轻一代父母在孩子应试教育方面常感焦虑”这个社会现象。周老师说这是东方教育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又特别强烈地存在于中国,已成为一种病象。“如果再不做出改变,孩子们就很难有前途,国家就很难有发展”。作为父母,如果自己的孩子一时达不到预期,应该容许并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健全。教育应该鼓励人的个性发展,而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对于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因材施教。“中国教育要有希望,就要向多元化发展。教育的资源要均衡分配,不能偏心、偏向资优生”。

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