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所在位置: 首页» 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习史思今,可以知兴替;研俄鉴我,可以洞世事
发布时间:2019-10-24     文章来源:

——记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建华

未来教育学院


不知不觉进入了十月,开学的第七周,珠海校区依然是烁玉流金、万木葱茏。周一的下午,我们有幸采访了在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讲授本科生课程“20世纪俄国历史与文化”、“俄罗斯国家形象史”的张建华教授。张建华教授十分亲切地和采访同学进行了从个人经历、学科知识、家国情怀到未来展望的深入交谈。张老师饱含学识的谈吐气质、诙谐有趣的讲话风格,令人如沐春风。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谈到为什么选择历史这门学科,张老师回忆起了自己“阴差阳错,天作之合”的求学时代。“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我服从分配,北师大负责历史专业录取工作的老师看我历史成绩不错,就把我录取进历史专业了。”大一大二的通史学习,培养了张老师对历史的认识,激发了他对历史的兴趣,“学有启迪,相由心生”。又因他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使他对俄国文化与历史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感情,因此在大学三年级时选择了俄国历史作为主攻方向。

张老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十分清晰:“历史和史学是普通人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领导人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历史学是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历史是唯一的科学”阐明研究历史的原因,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对于如何开始历史学科的学习,张老师建议从培养兴趣入手。他认为,历史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所谓历史就是昨天的今天。历史学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古老的学问,何以长盛不衰?“一方面,历史学在不断地更新发展出新学科。”张老师以自己在珠海校区开设的“俄罗斯国家形象史”课程为例:国家形象是传播学、社会学的概念,但把它引入到历史学来,研究从18世纪以来俄罗斯在世界上所努力展现的国家形象问题。俄罗斯想要塑造热爱和平、维护正义、善良的民族形象,但是从他者的角度看,“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就是历史学研究的新方式。“另一方面,历史学有古老而旺盛的生命力,能源源不断地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因此,张老师鼓励非历史学专业的同学由兴趣接触历史,找到一把“金钥匙”,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尝试去解锁,就会有所收获。

了解“战斗的民族”强悍背后温柔的一面

张老师为本科生开设了“20世纪俄国历史与文化”这门选修课,他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同学们能够知晓以什么方法和态度去研究俄国历史。张老师表示,自己会在课上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大家了解“战斗的民族”强悍背后温柔的一面,更全面地了解俄国历史。他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史学这把可以解开历史大门的钥匙,用这把钥匙去了解美国、欧洲等的历史。近代中国从积贫积弱到自立于民族之林,在20世纪这一百年,俄国是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最大的国家,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半个世纪,俄国可能仍是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中俄正从单方面的影响走向互帮互助,实现双赢。

当被问到研究俄国历史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这个问题,张老师感慨良多:第一,俄国和中国在许多方面走过同样的道路,我们不能作壁上观。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了光耀无比的灯塔,吸引很多民族、国家向她学习。二战结束之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这是苏联模式最辉煌的时代。但80年代以后,苏联大厦崩塌瓦解,原来组成苏联的15个共和国没有一个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苏联共产党执政会失败?这是值得思考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把俄国当做学习榜样,现在则是作为前车之鉴,我们要避免“苏联的昨天是中国的今天”的命运。第二,前天的沙皇俄国、昨天的苏联、今天的俄罗斯联邦都是世界大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作为人文基础知识,我们应该了解俄国历史。第三,现在中俄关系是21世纪全天候新型大国关系,两国是战略合作伙伴。今年是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未来在政治、经济上两国会有更多相互协作的需求,我们要多方面了解“邻居”的历史,与邻为善。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张老师自勉:“历史是历史学家的第一战场,也是历史学家的最后避难所。”他提出以下观点:首先,史学研究要以古鉴今,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这个传统在俄国也是存在的。张老师引用19世纪俄国著名学者、政治家、革命家赫尔岑的话:“充分地理解过去,我们可以弄清现状;深刻地认识过去的思想,可以揭示未来的意义。向后看,就是向前进。”以古鉴今是史学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否则史学家关起门来自娱自乐没有任何价值。

其次,中国发展必须要充分借鉴苏联经验和教训。张老师认为应该对苏联历史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客观地评价。苏联虽然解体了,但社会主义的理想还在,中国正在走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真正地吸取苏联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在这方面,张老师认为从事俄罗斯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文学、语言、哲学、艺术、法律、教育等各个学科的“俄罗斯学”学者们有着当仁不让的学术使命和历史责任。

黄埔一期的深切期许

张老师对珠海校区的“黄埔一期”充满了关切和期待。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学校百年历史荣光;珍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外交往的窗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澳门与学校也仅有一湾之隔,充满了机会。他也希望同学重视大学本科教育,本科教育决定了同学们未来发展的能力和潜力。最后,希望同学珍惜学校所给予的“无形资产”——学风,这将会成为终身的财富。


张建华老师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世界史专业(俄国史方向)博士生导师,世界史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1998-1999年度)、圣彼得堡大学(2006年度)高级访问学者,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2001-2002年度)访问教授、台湾辅仁大学(2011年度)和政治大学(2012-2013年度)客座教授。中国苏联东欧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理事长、中国中外文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成员。

主要著作有:《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激荡百年的俄罗斯:20世纪俄国史读本》、《政治激进主义与近代俄国政治》、《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俄国史》、《苏联民族问题的历史考察》、《俄国现代化道路研究》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学报·历史卷》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