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示范朗诵诗歌时,要让学生沉浸于诗词氛围里,特别在结尾处,这一刻是‘唯见江心秋月白’;示范结束之后,要适时抽身而出,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说分析,这一刻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励耘湖畔,春光下的邓虹老师,对学生们娓娓道来。
教师要有自己的精神特质
北师大珠海校区致力于培养未来教育家,珠海校区区管委会副主任、教务长郑国民深知,要想成为未来的名师,就必须要先跟随真正的名师。所以他邀请北师大附中特级教师邓虹来珠海上课,为同学们讲授“语文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借此引导学生们努力成为未来的名师。
来之前,邓虹有些忐忑,她犹豫应该给同学们讲什么内容。于是她去听了好多老师的课,对比了课堂效果后她做出了决定——案例教学。
扎根中学教学一线数十年的她,不但自己有丰富的教学案例,作为北师大附中的教学指导专家,也完整地听过很多新教师的课。自从她开始给新老师讲课,在实操训练时,都会准备来自一线的丰富的鲜活的实践案例以及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没想到学生们的反响非常的热烈。”
邓虹在珠海的教学,为期一个月,一共四次课。如何把30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浓缩在四次课里,传递给同学?她决定,要讲语文最根本的东西,把自己所欣赏所追求的精神特质传递给同学们。
第一讲是“先识其道,后谋其术”。“道”是本质性的东西,是精神境界,是人格情操;“术”是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不只是专业,而是其全部的人格。第二讲是“活好人,练好能”。不管做不做老师,先得把人活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喜学善思、思即能行、研究一生的人,才可能更好地掌握职业的技能。第三讲是“师以诚感,生以诚应”。真诚是老师极其重要的品质,是其人格魅力的基础,应当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第四讲是“成为你自己”。她告诉同学们,无论听多少名师的课,你都是你自己的希望,“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上课绝不是不断重复的过程
“在珠海校区,我看到一大批年轻的未来教师,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里,仿佛充满着召唤。”课程接近尾声,同学们的勤学上进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给邓虹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大学教育相比,中学教育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即将毕业的研究生的教学,除了技能培训之外,还特别应当帮助他们树立职业荣誉感,帮助他们坚定当好老师的信念。因为拥有强烈的内驱力,比什么都重要。
邓虹自己深有感触。30岁时,她受聘于新加坡教育部,去一所高级华校当老师。当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对邓虹说过,“你这么年轻,为什么选择当老师?这是从起点就能看到终点的职业”。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课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邓虹深受刺激,她说,我绝不能这样教,更不能如此消极地活。她要做一个研究一辈子的老师,做一个心态年轻,热爱生活,保持好奇,促使自己不断激发教学灵感,产生无限创造力的老师。
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折腾”自己,只为了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尽量让每天的工作都有期待有憧憬,有很多新的不一样。
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很感兴趣,但有同学提到,“这些教学案例都是发生在大城市的好学校里,如果去偏远的学校教书,那要怎么做呢?”
邓虹举了个乡村民办教师的例子,这位民办教师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位老师总是自谦“没啥文化,教学生只会用一个土办法”。他是在黑板的两侧挂两双鞋,左边挂的是一双草鞋,右边挂的是一双皮鞋。他每天上课之前会问学生是要左边的草鞋还是要右边的皮鞋,同学回答“皮鞋”。老师再问一遍要草鞋还是要皮鞋?皮鞋!如是问第三遍,同学们大声回答皮鞋。
邓虹说,这位老师说他自己没有技能,其实他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最直观智慧的语文技能。首先,他善于召唤孩子的内心。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让孩子自己选择,自我建立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强大意愿。第二,老师使用的物件儿有修辞,有对比,这不正是语文技能?草鞋代表什么,贫寒;皮鞋代表什么,富裕。“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老师如果自己是一把火,便可以把渴望知识、渴求改变的人照亮和点燃。”
同学们说,邓虹的言传身教,让他们看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具体的形象,相比于理论知识,一线讲台的具体例子,让他们更加明确了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同学们给邓虹留言说,邓老师教的方法很宝贵,都是能用到日后课堂上的干货;邓老师教给我们立体化的学习方式,使我们脑洞大开,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拓展空间……上课时间过得太快了,就连课间五分钟,大家都不舍得休息,想听老师多讲一点。邓虹说,我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我到这来的目的不就是这个吗?
每时每刻都可以是教学瞬间
同学们和邓虹一样,觉得四次课太少了,于是就设计了文章开头的诗会。邓虹本想举行一场小型诗会,来训练学生的示范诵读能力;本想让感兴趣的同学报名,结果几乎全班都报名了。于是,一场诗会变成了三场,每一场同学们都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参加一次觉得不够,第二次当志愿者做场记也要再来。
诗会上,同学们两人一组,诵读诗歌,互相点评,邓虹再逐一点评,带领同学们在感受朗诵诗歌魅力的同时,不断进行角色转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转换成一种教学技能的培训,一种教学经验的积累。
这是春天的诗会,也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教学技能实操课。邓虹就这样带着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讲,一边练,带着北师大珠海校区学科教育的研究生们朗读经典、锻炼技能。诗会的开始或结束的时候,邓虹常常会灵机一动,突然地布置小作业,打学生一个措手不及。“教师需要很多急智,练得多了,才会有感觉,有对策。”
她就是这样,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想法,每时每刻都会尝试新的教法。教学楼里的一个教室名称,可以启发她安排一场治愈心灵的课间操;学生身着旗袍的典雅装束,也能让她临时安排一个主持的环节,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用心皆可教。
同学们在她身边,就像海绵,随时都在吸收、不断丰富,对于他们来说,邓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动作都是学习的对象。邓老师对教育的挚爱让他们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从邓老师身上,他们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真正快乐与幸福。
采访还没结束,已经有学生在等邓虹,她录了微课来请邓老师指点,她们彼此的眼神中有期待,有赞许,那一刻,我看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