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所在位置: 首页» 院情动态» 新闻报道
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 第六期 张舒:数学合作问题解决中的学生参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0-12-01     文章来源:未来教育学院

1126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第期在励教楼A101外湖畔平台顺利举行。本次沙龙活动邀请张舒博士以位置与协商——数学合作问题解决中的学生参与为题,结合其在此领域的研究,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演讲,并与师生听众进行了学术上的交流讨论。此次沙龙活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赵芳媛博士主持,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孙波,学院相关教学科研人员,以及60余名学生参加。

F:\PIC\20201126湖畔沙龙照片\照片-12.jpg照片-12

张舒博士紧密围绕位置与协商的话题核心,以“什么是学生参与”、“为什么要关心学生参与”、“学习是什么”、“如何看到学生的参与”四个问题构建讲座的框架结合多个生动的教学案例,引导听众思考数学合作问题解决中学生参与问题,以及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介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是其认知和社会性学习的前提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是反映学习情况、并进一步体现教学过程的重要指标探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过程和特点,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理解教学活动对学生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对我国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小组合作是数学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同伴互动的机会,同时也促进学生参与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理解学生在合作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参与是优化合作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基础,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F:\PIC\20201126湖畔沙龙照片\照片-20.jpg照片-20

在讨论交流环节,来自20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公费师范生万俊杰同学对“在数学合作问题解决中教师扮演何种角色”“是否需要进行干预”感到好奇张舒博士表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小组合作在课堂中仅仅占有六至七分钟的讨论,而受制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师目前主要还是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但观察者也应当是聪明的观察者,能够注意到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关键问题和这些问题背后的可能原因,并集中通过提出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到解决。这也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的中小学课堂人数较多有关,这样的教学形式体现出教师主导集中解决整体问题的倾向,因此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不会进行过多干预。而在西方一些国家的课堂中,教师的关注则更可能更倾向于个人,讨论过程中教师可能会进行对个体的单独干预。这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在一定方面的差异。

地理科学专业的李京教授对“60平米分5间房”案例中教师的回应产生了质疑他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提问60平米分7间房是否可行时教师不应该过多干预,给出——“只要同组同学认可就行”的意见而是在给定不干预的条件下,不提供任何其他方面的回应而是鼓励学生自行解决等讨论结束后再对此进行分析张舒博士对此表示赞同她结合自身经历谈到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学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数学专业的教师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对于一部分问题其背后的数学本质和数学意义体会可能并不明确。对于学生提出的关于数学任务的问题,教师可能也不一定会进一步思考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由此观之教师职业能力的体现便在于教师是否能合适的、有选择地进行干预而教育研究的魅力便在于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课堂教学而言,所谓教学相长,对于学生和教学的理解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过程的重要借鉴和根本手段。

活动的最后,赵芳媛博士对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光临表示了感谢,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参与下一期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