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所在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 新闻报道
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 第三期
发布时间:2020-11-03     文章来源:

朱佳佳博士:内隐观及其在职业生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未来教育学院

0

10月29日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跨学科·湖畔博士沙龙第三期在励教楼A101外湖畔平台顺利举行。本次沙龙活动围绕内隐观及其在职业生涯领域研究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交流,探讨内隐观相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活动由化学专业的杨逸博士主持,心理学朱佳佳博士主讲,未来教育学院副院长向本琼孙波,学院相关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园区学生70余人参加。

1

相信个人智力能够改变吗?朱佳佳博士从一个现场调查入手,以学者卡罗尔·德韦克(Carol S. Dweck)所著的《终身成长》为切入点讲述内隐观的由来。她介绍内隐观也被译为思维模式是人们对个人特征是否具有可塑性的认知信念;她表示,在研究者看来每个人所持有的内隐观大致可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朱佳佳博士以德韦克教授的早期研究为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能力增长观和能力实体观两者之间的差别及影响

3

随后朱佳佳博士简要梳理内隐观在职业生涯领域中的研究脉络朱佳佳博士介绍,有研究发现世界500强企业的组织文化内隐观整体上偏固定观,固定型企业员工对组织中的合作、诚信和创新等文化氛围的评价低于成长观型企业的员工

11

讲座的最后朱佳佳博士结合近期内隐观理论受到的批判以及自身对于班级内隐观的相关研究,提出了未来开展内隐观研究的可能方向,例如,探讨内隐观概念的单维与双维结构组织等环境层面内隐观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关系内隐观与生涯决策等

4

在提问环节杨逸博士从研究方法层面提出三个问题“如何寻找研究对象”“如何排除其影响因素”“如何量化影响因素”朱佳佳博士回应说,研究人员会设置吸引研究对象的项目,比如儿童研究者会为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影响,或使其保持恒定以观察法为例,实验后期需要研究者依据行为编码手册,将所观察到的行为进行量化

1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博士好奇“内隐观本身能不能变”朱佳佳博士表示成长观和固定观像处在连续光谱的两端没有明确的界限人们的内隐观本身是可以改变的

5

来自20级化学专业的公费师范生马越同学关注工科女生因性别认同威胁感而缺乏归属感问题朱佳佳博士回应说威胁感是存在的,但个人的感受不一定能直接表达出来,所以解决办法比较复杂本人的研究是通过班级内隐观干预缓解这一问题

9

活动最后,杨逸博士对各位老师、同学的光临表示了感谢,并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参与下一期沙龙活动。